• 33阅读
  • 0回复

空难发生之后——赤几巴塔“三·二○”飞机失事伤员抢救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空难发生之后
——赤几巴塔“三·二○”飞机失事伤员抢救纪实
援赤道几内亚医疗队王文琦
1999年3月20日,赤道几内亚巴塔市雨季中的一个寻常周末。清晨,碧空如洗,彩霞满天,四周静谧安详。6时许,援赤几医疗队部分队员驱车到巴塔机场为回国述职的中国吉林伐木公司经理送行。办好登机手续后,大家聚在一旁热情的交谈,依依不舍。这是巴塔中国专家组的惯例,有人回国大家总会到机场送行。与往常一样,眼前的一切都显得平常自然。谁也未曾料到,几分钟后会有一场惊心动魄的事件发生。
7时,飞机正点起飞。由俄罗斯飞行员驾驶载客30人的苏制喷气式飞机发动轰鸣,从众人眼前飞速滑过,瞬间即消失在跑道的尽头。与往常不同的是,片刻之后,仍未见到飞机腾空展翅的英姿。大家正纳闷之时,指挥塔上竟传来了飞机失事的消息。尚未离去的送行人群顿时一片悲嚎,有的人捶胸顿足,有的人已晕倒在地。援赤几医疗队队长、副主任医师王文琦连忙驾车,载着队员们向跑道的尽头飞驰。在距跑道尽头不远处,躺着一只血肉模糊的飞鸟。毫无疑问,它是酿成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事后,飞行员告诉我们,飞机正欲升空时,左侧发动机撞上了这只从灌木林中窜出的不速之客,失控后便冲出跑道栽进沼泽地中。在灼热的阳光下,是那架陷入沼泽地里的飞机。机头扎在污水和灌木丛中,尾翼折断,正冒着一股股浓烟。失魂落魄的乘客从飞机的紧急出口冲出来后,从沼泽地里拼命地往外逃生。听说机上有伤员,冒着飞机起火爆炸和陷入沼泽地的危险,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学鲁第一个卷起裤腿趟进了乌黑没膝的泥水中。跟着下去的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陈国振、主管化验师杨伟;眼科主治医师刘红梅和儿科主治医师应晶尽管身着旗袍,也毫无顾忌地紧跟着跳进了污水中。队员们奋力爬上飞机,用树棍撬开变形的驾驶舱门,将浸泡在泥水中浑身血污的3名飞行员抬到机翼上。然后紧急包扎伤口,用树枝固定骨折的肢体,注射镇痛剂,并将伤员们一个接一个的抬到车上送往医院。
在医院里,队员们为惊魂未定的伤员们进行清创缝合,注射药物。闻讯赶来的主管药师刘碧波、妇科主治医师汪学佳、翻译郭冬梅及厨师杜钦全也加入了抢救队伍。到中午11时30分,送到医院的16名伤员全部得到妥善及时的处理,无一人死亡。赤几大陆地区政府及军队最高长官,巴塔市市长及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握着浑身污泥,汗流浃背的队员们的手连声致谢。遇险负伤劫后余生的乘客中有世界卫生组织驻非洲的官员、西班牙驻巴塔领事、西欧及拉丁美洲的朋友,他们将中国医生团团围住,泪花飞转,感激涕零。乘客们的亲友及当地群众也喜极而泣地高声赞扬:中国医生真好!巴塔市电视台及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盛赞中国医疗队员救死扶伤的国际主义精神。
限于巴塔的医疗条件,午后2时,队员们又将3名复合性骨折的飞行员送上飞往喀麦隆杜瓦拉的专机。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学鲁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竭,但为了伤员的安全,在航空公司及巴塔政府官员的请求下,又登上飞机护送伤员。傍晚,周医生在队员们的焦急盼望中从喀麦隆的杜瓦拉平安飞回,劳累了一天的队员们此刻才端起饭碗。随着清脆的电话铃声响起,我国驻赤几大使馆及商务处的领导打来电话,对医疗队全体队员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抢救遇险伤员的行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赞赏,队员们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