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微机的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5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时评

微机的危机
斯壮
中国国际计算机博览会的讲坛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杨元庆的讲席,是用联想电脑的实力换来的。这种实力使得电脑制造业中没有谁可以再对来自中国的声音充耳不闻。可细心的人从杨元庆那洪亮的声音里,听出了自信背后的巨大压力:一方面,降低价位的要求不绝于耳;另一方面,信息家电的兴起正一点点挤压着个人电脑的生存空间。刚刚跻身这一先进行列的中国人是否将遭遇一场正在孕育的危机?
康柏公司领导层的更迭似乎在告诉人们,这样的揣测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不管令人忧心的乌云最终变为风暴还是不变为风暴,现在都到了对个人电脑发展战略进行反思的时候了。
人类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像电脑这样,对使用者提出如此之高的知识要求。从严格意义上讲,电脑裸机只能算是一种半成品。只有在上面配置好各种软件,同时使用者熟练地掌握了这些软件的用法之后,电脑的功能才会真正体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将半成品变为成品的工作交给了用户。这是一份有吸引力的工作,它制造出了一大批业余“电脑专家”,这些专家凭借自己的技能,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在现实中或心理上的地位,因而乐此不疲;这也是一份不胜其烦的工作,它足以使大多数难以胜任的普通人退避三舍。因此,在电脑普及到一定程度之后,高速增长的态势逐渐地慢了下来,以至于厂商不得不承认:今后这种缓慢增长的情形将会是一种常态。
人类有史以来,也从来没有一种广泛使用的工具更新得像电脑这样快。软件升级,硬件升级,软件再升级……用户一旦穿上了这双软硬件厂商联手推出的“红舞鞋”,除了努力跟上它急骤的节奏,别无选择。这种不断的更新在给用户带来新满足的同时,也使电脑成长的道路上“尸横遍野”———一件耗资不菲的设备不出三年就不得不被淘汰。
人们怎样在性能和价格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又怎样在进步和稳定之间选择合适的定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低价位电脑应运而生,它无情地压低了厂商原有的高利润率,让不少曾经叱咤风云的明星黯然失色;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类似“维纳斯计划”的各种方案纷纷出台,它们所要做的,其实是在电脑发展漫长的征程中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歇脚之处,不管它们所提供的东西最终是否令人满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一定意义上迎合了不少人的消费需求取向。
基于“摩尔定律”过去辉煌的成功,迄今为止还没有谁敢断言,电脑的发展正面临着决定生死存亡的危机。但电脑业的确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只有那些审时度势、未雨绸缪的人才不至于撞南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