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警惕身边“隐形杀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25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警惕身边“隐形杀手”
丁洪亮
前不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了对全国生产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厂家共33种产品进行抽查的结果,其中微机产品质量最严重的问题是:电磁兼容性检验大类中的“辐射干扰”及安全指标方面不合格。人们熟悉的清华同方、福建实达、北京科海、福建中银等企业出现在上述不合格产品生产厂家名单中。
“隐形杀手”无处不在
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设备的主导产品,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信息社会要求人们更多地与电脑同处一室。计算机电磁兼容性差,不仅干扰其他设备正常工作,还对人体构成直接危害。
一位同事买了台电脑,摆在电视机不远处使用时,电视屏幕马上布满雪花点。这就是计算机电磁兼容性差干扰其他设备的典型反应。
计算机作为一个干扰源,同手机、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一样,对设备和人体形成辐射干扰。人长期受电磁波辐射污染,容易导致青光眼、失明症、白血病、乳腺癌及早老性痴呆症等恶性病症。产品电磁兼容性越差,人离辐射源越近,受到的影响就越大。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统计表明,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多万婴儿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缺陷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微波炉、打印机等导致的电磁辐射对胎儿产生着极为有害的影响。
管理环节三难并存
目前我国计算机用户数成倍增长,仅去年就售出408万台电脑,专家预测,1999年将售出510万台。这些电脑包括国产、国外品牌机和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杂牌机”,质量价格参差不齐,技术性较强的电磁兼容性标准尚缺乏有效、统一的监督保证。
从市场管理者的角度,难在缺乏与发展迅猛的计算机市场相对应的法规和检验标准。较为混乱无序的市场发展使一些企业乘机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对产品生产中所需的外购件没有严格检验或根本就没有检验,产品设计不考虑“辐射干扰”、“传导干扰”指标,试图浑水摸鱼、蒙混过关。直至1998年底,我们一直使用的还是1988年国家标准局颁发的国家测试标准。企业的投机行为与滞后的管理标准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对企业而言,执行电磁兼容标准也有相当难度。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只是从事微机的组装生产,没有固定的供货商,致使个别品牌机和“杂牌机”都没有经过检测,更别说小作坊里拼凑出的“攒机”了。
对计算机产品进行电磁兼容性检验时,测试非常复杂,设备投入费用很高。
严格标准提倡环保
信息技术发展与安全的要求使如何解决电子产品电磁兼容问题成为国际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近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
我国决定自1999年1月1日起,对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开关电源、电视机、音响6种进口商品实施电磁兼容强制检测。
修订后的《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后已经出台,该标准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了国际上同类标准90年代后期先进水平。
北京市技术监督局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投资20多万美元建立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第一家电磁兼容室,为产品电磁兼容性检验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强调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改进电磁兼容手段,强化治理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向公众普及、提倡一种新的环保概念。人们需要认识到电磁污染同样是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的罪恶之手,提倡购买电磁兼容性检验合格的电子产品,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对付“隐形杀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