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虽然年轻,也是甲A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8
第4版(体育)
专栏:

  虽然年轻,也是甲A
  本报记者 汪大昭
  甲A联赛踢过八轮,四川全兴队起身让位,将积分榜的第一把交椅还给了辽宁抚顺队。其实,辽宁队也够险的,要不是曲圣卿的补射,要不是天津泰达队门将脱手使曲圣卿有补射的机会,积分榜上的头名兴许还是四川全兴队呢!联赛形势扑朔迷离,弄得谁都不能轻易猜测冠军奖杯落向何方,这是联赛职业化几年以来未曾有过的好事。
  比这更令人欣喜的是大批新人出现在赛场上,虽然他们稚嫩得还跟不上趟。
  何出此言?既然“职业化”了,争夺自然激烈起来,谁肯低人一头?于是,老将们能坚持一年,就决不会吵着退役,叫后来者不费气力地拿过接力棒。新人也无法只靠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顺顺当当地接班。即便入选了国奥队,算是年轻球员中的强者,也不见得都能在甲A赛场上稳占一席之地。
  假如年龄的优势总是非常管用,正从一个侧面表明联赛的水平还不行。大家的功夫都不怎么样,比赛的质量不高,当然容易将就新人。现在,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年轻球员在甲A赛场上初来乍到,没见过这么激烈的拼抢,没听过几万观众一齐发出的吼声,别说找不到感觉,连球都不会踢了,瞪着眼睛往对方脚底下传。
  一位20年前的北京队老队员回忆说,他自己刚进队的时候,也经历过这个阶段。站在草坪上抬头一看,体育场里坐满了观众,每个看台都成了一个样子,让人辨不清方向。上下半场交换场地,可始终没弄清哪边是北。比赛中,听边上的老队员喊一声“上!”就像是一道令,自己只知道往前冲,一脚球没传好,被对手截走了球,还惹出球迷好一阵子哄:“2号,臭球,下去吧!”直到比赛结束,看别人从哪儿退场,自己也晕晕乎乎跟着走,那时候一定犯过许多低级错误。
  听过这个段子,人们应该对今天甲A队伍中的新兵多一些理解和支持。他们还是孩子,穿上了甲A的球衣,就得承担甲A的使命。观众不可能牢记他们还年轻,也不会总想着他们连甲B都没打过。观赏比赛是一种消费,花钱买了甲A的票,就得看上甲A的球,这是正当要求,谁能迁就年轻球员一时达不到甲A的标准?专业足球的时代尚且如此,职业足球更会强化年轻球员初入甲A的不适应。
  本赛季,北京国安队阵容变化最大,掺入的新面孔最多,4月下旬的三连败没有动摇年轻球员,也没有动摇大胆起用年轻球员的主教练沈祥福。同样有众多新面孔的大连万达队尚无胜绩,可是,这支球队在亚俱杯赛上表现出色的也恰是几名新秀。相信万达和国安日后都有再振雄风之机。
  不断注入新鲜血液,而不是围绕全运会四年一个周期地大换血,年轻球员进入职业足球行列后,必须先过好极度不适应的难关,这才能体现出职业足球与传统的专业足球差异所在。足球改革和职业联赛走到这一步,最需要人们的支持和理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