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粗笨脏重的活,农民都包揽了 重庆“棒棒”“打”不着下岗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19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头条竞赛

清走农民工是否就能请来下岗工
为了安排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一些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通过对行业工种实行严格控制,清退农民工,为下岗职工腾岗让位。那么,农民工是不是真的挤了城里人的就业岗位?农民工和下岗工是不是一对矛盾?清退了农民工是不是就一定能请得来下岗工?
粗笨脏重的活,农民都包揽了
重庆“棒棒”“打”不着下岗工
李维平熊开达
在重庆,不论是在车站、码头、商店、仓库,还是在街头巷尾、小区菜场,只要你往那里一站,就会有成群结队的进城农民扛着竹杠拥向你,等待为你提供服务。这样散布在大街小巷的“棒棒军”约40万人。另有一批农民工在工地、厂矿机关从事建筑、清洁等工作,约在50万人以上。
面对这么庞大的农民进城务工队伍,有人针对重庆近50万下岗职工的现状,提出能否清退一些农民工,为下岗职工找碗饭吃。地处江北区的重庆利华橡胶厂和沙坪坝区环卫所,为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清退一些农民工,让出岗位招聘下岗职工。没成想,整天扫大街的差事和橡胶厂内飞腾的炭灰,让城里的下岗工人望而却步,少数试岗的人,不几天也都悄悄走了。重庆雪乔冰糕厂也公开招聘下岗职工,定时送鲜奶卖冰糕。极少数应聘的下岗工由于熬不住毒热的日头和适应不了没完没了的奔波,也走光了。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建筑公司把自有工人放回家(每月发给200—300元生活费),而腾出位置招聘“棒棒军”。因为招的农民年轻力壮,能吃苦耐劳,既能保质还能保工期,更重要的是大大压缩了成本。
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范伟华说:“‘棒棒军’是重庆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如果把他们清退了,有99%的位置都会无人干。”
的确,“棒棒军”与重庆市的历史一样悠长,而他们的职业分工又恰恰填补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空缺:挑货物、抬石头、钻下水道、进垃圾场,凡是粗、笨、脏、重的力气活,农民工都包揽了,因为和农村每年几百元的收入比,他们干“棒棒”一个月就能挣到在家干一年的钱。一位来自南川的王姓农民,全家8口就靠他一人当“棒棒”挣钱。从18岁起他就在重庆当“棒棒”,20年来,他靠1元2元积攒起来的“小钱”安了家,生了一个孩子,修了一幢二层楼房。他说他还能干20年,还要攒钱让儿子读上大学。
来自四川富顺县的“棒棒军”刘晓箫,还创办了一家集劳务、信息、社区服务为一体的“重庆棒棒军服务有限公司”,创办近一年来,公司已拥有近40名“棒棒”,月收入10万余元,3个副手配了手机,6个班长配了寻呼机,每个人都身穿红马甲,佩戴服务卡,个个精神抖擞。农民工从这里探索有序管理的模式,为自己的存在理直气壮地走出了一条新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