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水涨水落看生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8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环境扫描

  目击长江
水涨水落看生态
  罗万雄
  今年3月以来,长江下游九江至湖口段出现轮船停航、航运中断现象,中游荆江沙市段也有船舶等待让出深水道通过的情况,和去年特大洪水封航形成强烈反差。
  不管是去年的特大洪水、泥沙严重淤积,还是去冬今春长江流域雨雪减少,都与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植被减少、土地耕作方式落后、水土流失、上游各支流调蓄洪水的水利工程太少等等因素有关。
  为探求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形成的深层因素,笔者于去年10月至今年1月,用96天时间沿长江主干流进行全流域生态踏访,看到了环境恶化的严重性。
  从全流域生态情况看,自沱沱河、通天河到云南省奔子栏以上的金沙江上游,全长1991公里。这里江面海拔从5000米的源头直落至海拔2300米的奔子栏,处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青藏高原还在逐年抬升,雪线变化,流域内的森林、高山草甸等自然植被退化严重,雪崩、山崖风化崩坍形成大面积高原寒漠、石岭。这里为数不多的高寒林区若被砍伐就难以再生,因此要建立长江源头生态保护区,并组织专家攻克“青藏高原阳坡阴坡昼夜悬殊温差与长江防护林建设”课题,使青藏高原植树不再难。
  自奔子栏经虎跳峡、攀枝花雅砻江口,到宜宾岷江口,属金沙江中下游,全长1488公里,江面海拔从2500米降至300米。这个流域包括云南大部、四川大部,有雅砻江、岷江两大支流,是西部第一阶梯地形向第二阶梯地形的过渡带,是我国重要的林区。这里气候条件好,降水充沛,森林茂密。尽管植被再生能力强,但由于交通条件好,采伐过量,生态严重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该流域的重要任务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把人们对森林的利用从传统的木材采伐转换为育林营林和绿色食品开发、水电开发。
  从长江流域各河段的地理地质条件、降水量、森林植被、农业耕作、水利工程、堤防建设、航运情况诸因素现状看,要防治长江洪水,防止断航,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建大中型水库、退田还湖、搞好堤防建设是长期、中期、近期的四项基本工作。停伐自然林,搞好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这是涵养水分,减缓地表水流速,保持水土的长效措施。森林多了,可调节小气候,可节制洪水,延长水流。
  长江流域已建大中小型水库4.66多万座,总库容为1248亿立方米,是长江多年平均水量9793亿立方米的13%。其中库容在1亿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库103座,总库容726亿立方米。这些水库有防洪、抗旱、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等综合功能。但长江洪水主要来自上游,已建水库又多分布在中下游,只能对支流局部地区发挥防洪作用,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防洪作用太小。
  现在,大型水库在宜昌以上仅为10座,总库容45.3亿立方米;宜昌以下90多座,总库容680亿立方米。如金沙江干流是空白,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810立方米每秒的雅砻江只有一座。水库分布不能太集中,否则遇上同一地域同时洪涝或干旱,就起不到防洪抗旱作用。因此,把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布点移到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各支流很有必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