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播绿心田——记环保团体“自然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18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播绿心田
  ——记环保团体“自然之友”
  邹声文
  仲春时节,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用植树这种形式迎来了自己5岁的生日。当自然之友与昌平绿委会联系植树时,昌平绿委会的人问:“你们是真来劳动,还是象征性的?”
  据说,象征性的植树者将会被安排到土质松软的平地,而真正的植树者将被安排到植被稀少的山岭,光刨坑就需要半天工夫。
  “当然是真干。”
  自然之友就这样真干了5年。
  生存发展的绿色思考
  “地球如同一艘泰坦尼克号巨轮,人类就是船上的船长与乘客,如果过分相信自己的技术,最终难免会撞上冰山。”
  梁从诫先生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然之友对环保问题的清醒认识。他说,人类自从跳出了大自然的食物链,就以强于其他任何生物种类的优势在地球上繁衍、发展。人类改变自然环境,创造自己适应的环境。但这种创造并非都是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相符的。“蜀山兀,阿房出”,全世界的文明都是剥夺自然之后换来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当这种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大自然就会开始对人类进行报复。
  人类既不能创造出另外一个地球,也不可能拉着自己的头发上天。自然之友因而致力于缓和人与自然的紧张的关系,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讲求可持续性这些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绿色思想转变成大众的自觉的绿色意识。
  从伦理上讲,环境保护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哲学,所以梁从诫先生认为,缺乏利他主义关怀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也不会加入到自然之友中来。他说,社会环保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政府好比这个家庭的主妇,如果只有主妇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其他家庭成员却在一边糟蹋,主妇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更何况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呢?所以,环保不仅是政府的事,同时也是每位公民的事;解决环保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自然之友可以说就是一个协助人们树立环保意识、履行环保责任的群众性组织。
  绿色染尽大众
  自然之友将自己定位为一个环境教育团体。它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环保活动,提高会员和公众的环保意识,进而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会议,以促进和发展中国的绿色文化。
  环保在很多时候并不纯粹是技术性问题,更主要的是人们的观念中没有环保意识。为了传播绿色文化,自然之友成立了讲演团,组织会员去学校、公司和机关讲解环保知识,培养人们在环保方面的价值观、责任感。自然之友还将培训中小学环保教师作为自己的经常性工作,通过教师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的个人会员从最初的4个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个人会员中有知名学者,有新闻工作者,还有来自外地的从事水产销售的个体户。它还同时发展了一大批团体会员。这样,自然之友通过组织起来的这一批人,去教育和影响他身边的一群人,将绿色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人们的心田。
  自然之友还大规模地组织了4次植树活动,两次到内蒙古的恩格贝沙漠,两次到陕北的榆林地区。到这么远的地方植树,费用并不低,而这些费用由植树人自己承担。面对部分人对自然之友植树费用过高的批评,梁从诫先生说,我们植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会员自我进行环保教育,让会员意识到,植树有多困难,在沙漠中树木存活有多困难。既然在没有树的地方植树这么艰难,那么为什么我们现在还会砍树?既然环境破坏后重新恢复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在破坏之前去保护环境?自然之友的会员自己掏钱自己植树,在为地球留下一片绿荫的同时,也将树种在了自己心里,而种在心里的这种树可能比地里的那棵树更重要。如果环保意识这棵树在他心里存活,发芽,开花,对他一生的行为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每年春天,自然之友都组织人们去郊外观看百鸟在幽草深树间的嬉戏,谛听它们的吟唱。观鸟活动起源于自然之友反对笼养野生鸟的一场运动。反对笼养野生鸟,自然之友并不单是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林间自在啼”这种道德原则来考虑的;它更加关注的是笼养野生鸟对鸟类资源造成的毁灭性破坏。据自然之友介绍,平均要捕捉20只鸟才上市交易1只,其他的鸟则在捕捉和运输过程中死去。而北京市鸟市上每年大约交易4万到5万只野生鸟,这就意味着仅北京地区就会有近八九十万只鸟死于笼养行为。为了将养鸟人的爱鸟情结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自然之友就组织爱鸟人去大自然观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