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营造文明家园——江阴城市文化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营造文明家园
  ——江阴城市文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卢新宁
  87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视察江苏江阴时,曾殷切寄语江阴人:“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而今,敢为天下先的江阴人,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国三百分之一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取得过国家卫生城市、文化模范市、乡镇企业模范市、农民收入先进市等40项全国性先进荣誉称号。
  历史与现实的叠印,让人对这个江南小城有了一种心理期待。
  从农民到市民———撤县建市后的城市建设是人与城的融合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江阴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腾飞。但1987年撤县建市后的江阴人却忽然面临着历史的尴尬:刚从古老的农业县城脱胎而出的年轻城市,基础设施与一日千里的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刚刚成为市民的昔日农民,生活习惯和现代城市必需的种种规范不相适应。
  高楼大厦、大道通衢毕竟只能撑起江阴现代化城市的框架,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市民才是其中最亮丽的流动风景线。江阴市政府因此将提升市民素质作为走向现代文明的重中之重。
  他们在城区200家窗口单位开展“树立窗口文明形象”,在城区两条最繁华的街道创建“六无”:无乱设摊、无垃圾、无假货、无服务忌语、无吸烟和无争吵,作为文明示范路。以点带面,市民的卫生素质大大提高,1994年,江阴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落后的农民习气让位于现代城市文明,江阴上了第一个台阶。
  江阴市政府并不满足。为促进美丽的城市与高素质人的紧密融合,他们将目光投向社区服务,建起了以街道居委会为主干的社区服务网络。全国县级市第一家社区服务救助中心,24小时为市民提供应急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便民服务,市民满意率达98%以上。社区建设在整个城市形成了贫有所济、难有所帮、文明祥和的社会新风尚。
  外商赞叹:此地确可与发达国家的中等城市媲美。
  从物质到精神———飞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课题
  几年前,江阴市名闻遐迩的华西村曾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专门抓看不见的“钱”,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律法规培训,轰动了全国。
  华西村的思路隐藏着江阴的哲学。作为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江阴在短短的时间里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座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江南古城并没有淹没在后生晚辈的经济竞争中。
  多年来“拆房造绿、拆墙透绿、城镇插绿、村庄改绿、田园增绿、庭院添绿、居室缀绿”的全民造绿活动,使得江阴有了“城在园中建,人在画中行”的美景。去年一年,江阴便新添36万平方米的绿色面积。为彻底解决烟尘、噪音,市政府将城区有污染的企业一部分关停并转,一部分迁至边缘乡镇。城区再也看不到冒黑龙的烟筒,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去年全国环太湖污水治理“零点”行动中,江阴77家企业全部达标。
  在江阴,经济注重文化品性,管理更充满精神内涵。1995年始,江阴在各行业中开展达标争先活动。争的不是指标也不只是效益,而是另一个极其人文的东西:让百姓满意。这轻轻的一点正触及了一个现代文明城市的关键,高度的城市文明不仅是商业文明,更是精神文明。19个行业中实行4年的这项活动,涌现了100个文明行业服务示范点,群众的满意率从51%提高到98%。在高速发展的经济车轮中,江阴默默涵养着自己的文化个性。
  当许多地方热火朝天地讲究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时,江阴却在悄无声息地坚持着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江南模塑集团投资1800万元在市区建设了华东地区设施一流的音乐厅,联通集团和台湾客商共同投资1.3亿元建成了培尔大学,聘请原复旦大学校长担任校长。江阴人对待经济与文化的眼光让人耳目一新。
  来江阴的海外记者惊叹:这是个充满现代气息和活力的文明绿色城市。
  从传统到现代———源远流长的文化接续中确立文明的时代内涵
  一位行人掏口袋时不小心掉下了一张纸片,后面一位骑自行车的路过,立即下车把废纸捡起来放进自己的口袋。目睹此景的外乡人惊叹之余,感佩江阴人的集体荣誉感。
  江阴历史悠久文风腾蔚,近年来,这个有“忠义之邦”称誉的古城,提出了“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把古城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富裕起来的江阴人沿袭了祖先崇尚读书的文化心态。4年来在城乡广大家庭中推行的“家庭读书工程”,在江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江阴人认为这是在积累参与21世纪竞争的能量,是一种素质的储蓄。在江阴一家一户的琅琅书声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精神的闪光。
  江阴是青年志愿者之乡,1996年5月江阴两个青年人志愿赴山西吕梁支教,首开全国扶贫支教先河。几年来,众多江阴青年志愿者赴外乡支教助医,被团中央称之为“江阴现象”。如今,江阴有10万青年志愿者,在城区建起7个青少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站,点点滴滴推进着江阴的文明进程,青年一代成为优秀传统和现代文明火炬的传递者。
  历史是一个过程,而文化是接续过去、现在和未来最坚实的纽带。江阴在古老的历史文化与发达的现代文明中,搭建起一个具有新的时代内涵的精神大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