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小儿科做大文章——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6-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小儿科做大文章
  ——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本报记者 丁伟 田泓
  江苏一位姓沈的小姑娘先天胸骨严重缺损,外露的心脏在一层薄薄的皮肤下跳动。她长到9岁,体重只有13公斤。多年来,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却始终找不到妥善的治疗方法。前不久,他们慕名来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的医生们对她进行了心脏畸形纠治与心脏外露整形一次完成的手术治疗。经过精心护理,小姑娘目前已痊愈出院,并高高兴兴地走进学堂。
  新华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尤以治疗各种儿科疾病而闻名全国。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上,该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74年,著名心胸外科专家丁文祥教授用自己研制的小儿人工心肺机,为出生才18个月的幼儿施行空缺修补术获得成功,开创了国内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先河。此后,丁教授又相继设计研制出小儿鼓泡及膜式氧合器、膨体聚氟乙烯心脏修补材料等一批小儿心脏手术专用器械,被推广应用于国内各大医院。在周爱卿教授的带领下,新华医院小儿心胸外科还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小儿心导管检查及心脏介入疗法。从70年代初至今,已完成小儿心导管检查7400多例,检查病例量、诊断精确度均居国内先进水平。他们改变治疗房间隔缺损传统的开胸疗法,采用导管经体表血管插进心脏的非开胸法,大大减轻了患儿痛苦,缩短了手术及创面愈合时间,使1岁前患儿的存活率由11%提高到70%。
  小儿白血病曾让许多还未绽放的生命之花凋零。但在新华医院,白血病已不再是死亡的代名词。从1973年至今,该院小儿血液科已收治2000多名小儿白血病患者,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5年存活率为75%,达国际先进水平。1980年,医院开展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成功。迄今,共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近百例,占上海市同类手术总数的一半。
  近年来,新华医院制定“分房、科研经费、职称晋升”三倾斜政策,吸引海外学子“凤还巢”,把世界最新医疗技术和观念带回来。
  副院长沈晓明博士留美归国后,开展儿童铅中毒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据对工业污染地区600多名0—6岁儿童调查结果表明,85%以上的儿童血铅水平超过国际公认的可对智力发育造成危害的标准。沈晓明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钙剂可以阻止铅在胃肠道的吸收。这一成果运用于临床,有效地减轻了铅污染对儿童智力的危害。
  35岁的蔡威是该院最年轻的副院长,曾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新华医院与上海仁济医院联合完成了“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流行病学调查及潜在危害防治”的研究。据对上海地区的6000多名儿童调查显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病率为6.21%。研究还发现,肥胖程度与脂肪肝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肥胖儿脑垂体的变化可能与垂体脂肪变性有关。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染色体遗传疾病。这种疾病会损伤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不可逆转的智能障碍。我国每年大约有1500个这样的婴儿出生。曾在法国从事研究工作长达9年的顾学范,将在国外学到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带回来,开展苯丙酮尿症筛查、诊断和治疗工作。他的课题组率先在国际上发现两个苯丙酮尿症基因突变新位点。
  去年6月,拥有250张床位、配备国际先进医疗设备和优秀儿科医生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在浦东竣工。正在我国访问的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兴致勃勃地为其开诊剪彩。儿童医学中心由上海市投资3.2亿元人民币,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捐赠2500万美元医疗仪器设备,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全面负责筹建。它的落成,标志着建院40年的新华医院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起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