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政府出政策社会出资金兰州:南北两山披新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7-2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政府出政策社会出资金
  兰州:南北两山披新绿
  本报兰州7月25日电记者赵永新报道:“干山和尚头,下雨黄泥流”,是兰州南北两山过去的生动写照。从1983年起,兰州市出台了“谁承包、谁投资、谁绿化、谁收益”的新政策,把15万亩荒山承包给全市300多个单位。如今,3200多万株树木在山上筑起道道绿色长城,南北两山成了中外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隔黄河相望的南北两山平均海拔1700多米,由于历经战火,解放前已是童山濯濯,不但起不到挡沙阻石的屏障作用,反而造成水黄、风黄、泥流肆虐的恶劣环境。在50年代初,兰州人民就开始背冰担水上山栽树,但30多年只保存了1.3万亩,不少人望山兴叹。
  从80年代起,兰州人积极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全省绿化看兰州,兰州绿化看两山”的号召,掀起了新一轮绿化热潮。兰州市副市长杨在溪告诉记者:“兰州是财政小市,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只能是杯水车薪。我们改变了过去政府包办搞绿化的办法,把荒山承包给有关单位,广开投资渠道,谁种谁有谁受益。省、市两级政府出台了包括承包单位享有荒山使用权、产品所有权、免交土地税等10条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办林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政策活荒山活。承包单位各显神通,广筹资金,发动人们整地栽树,还组织绿化队在南北两山上安营扎寨,浇水防火、育树灭虫,使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16年来,300多个单位自筹资金1亿多元,成活各种树木3200多万株,绿化保存面积扩大到12万亩,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格局。
  南北两山绿化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20多万亩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控制,兰州市的年降尘量由1981年的每平方公里35吨下降到目前的20吨,暴雨后的“黄水”变清了,径流量减少40%以上,“刮风满城土,暴雨满街泥”的现象一去不返。山鸡、野兔等小动物在南北两山上安家落户,市内的燕子也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与此同时,以旅游、娱乐、疗养、培训为主的综合开发方兴未艾。据介绍,南北两山上已建起公园5座,山庄5处,兴办各种养林企业85个,以林养林的局面初步形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