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朱镕基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8-11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在陕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苏民生、孙杰)8月5日至8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陕西省考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黄河防汛工作。他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批示和最近关于治理开发黄河的重要指示,从根本上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他强调,黄河中上游各省区要解放思想,采取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大搞植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治黄河奠基,为子孙后代造福。
  8月6日上午,朱镕基总理在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省长程安东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延安市生态综合治理燕沟示范区。接着,他又来到柳林镇康圪崂村,看望农民群众,同农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8月7日,朱镕基考察了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农业示范区,他听取了科技人员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同他们一起研究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办法,鼓励他们继续为我国农业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考察期间,朱镕基先后听取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及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防汛工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朱镕基指出,搞好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开展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治理力度还不够,一些地方边治理、边破坏,天然林砍伐并未完全停止,绿色植被继续减少,水土流失还在扩展,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如果这种状况不从根本上改变,必将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贻害我们的子孙后代。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朱镕基指出,防治水土流失,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对历史、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下定决心,持之以恒,植树种草,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根本改善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
  朱镕基强调,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治理黄河,让黄河造福于中华民族的一项根本措施。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兴修了一批水利工程设施,初步形成了黄河防洪工程体系。但是,黄河洪水威胁仍是心腹之患。根本原因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加快了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高,加剧了洪水威胁,给黄河防洪治理和水利工程运行带来严重隐患。因此,防治黄河洪水灾害,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加大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减少下游泥沙淤积,增强排洪能力。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根本上除害兴利,让黄河永久安澜。为此,要抓紧制定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及早做好前期准备,并抓紧加快实施。林业部门要组织科研力量,选育适宜黄土高原地区生长的林草良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开展飞机播种,乔、灌、草结合。国家将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投资力度,重点支持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力争用10年或更长一点时间,使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朱镕基说,做好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重要的是解放思想,调整思路。他指出,在过去粮食短缺时期,黄河中上游的一些地方,在山顶、陡坡开荒种粮,缓解了粮食供给不足的矛盾。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成功,农业科技的发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供给平衡有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继续在山顶、陡坡开荒种粮,不仅投资大、成本高、产量低、效益差,而且加剧水土流失,势必严重危害黄河下游的防洪治理和经济发展。因此,黄河中上游地区不要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粮食,而是要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下游治理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各有关省区一定要及早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植树种草,扩大绿色植被,搞好水土保持。由此而减少的粮食产量,完全可以通过减少水土流失,减轻下游洪水灾害而增产的粮食得到补偿。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坡耕地退耕后农民所需的口粮问题,支持生态环境建设。
  朱镕基强调,治理水土流失,要采取退田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措施。他说,当前最重要的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要坚决实行坡耕地退田还林,坚决停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做到树上山、粮下川。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
要封山绿化,保护植被,发展林草业及相关产业,开展多种经营,开辟新的增收门路。退耕的坡地造林,可以实行个体承包的办法,把造林任务承包到户、到人,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建立健全责任制,明确造林权益,落实管护措施。对造林种草所需苗木、种子和用工,国家给以适当补贴,个人要保种保活。对退耕并达到造林要求的农户的口粮,在一定年限内,由国家采取以粮代赈、无偿提供的办法解决,以调动农户退田还林的积极性。
  在谈到延安的生态环境建设时,朱镕基说,延安是革命圣地,延安人民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延安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但是,延安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改善。国家有关部门和陕西省要把延安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加大资金投入,给以政策支持。延安人民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把过去“兄妹开荒”的革命精神,发展为“兄妹造林”,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为建设一个山清水秀的延安作出新贡献。
  朱镕基听取黄河水利委员会工作汇报后,对黄河防汛工作提出了要求。他说,黄河安危,事关大局。当前正值黄河主汛期,尽管还没有发生大的洪水,但在思想上、预防工作上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沿黄各省(区)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要严密监视雨情、水情,认真负起责任,落实各项防洪措施,抓紧防洪工程建设,充分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准备,确保黄河安全度汛。
  朱镕基指出,去年以来,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力度,严厉打击走私活动,有效防止重复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新的进展,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示和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有利时机,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
  朱镕基说,最近中央作出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扩大投资、推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要发挥本地经济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拓市场,狠抓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现在,全年时间已经过半,时间紧,任务重,各地区、各部门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8月9日,在河南省委书记马忠臣、省长李克强陪同下,朱镕基考察了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并看望了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建设者。
  陪同朱镕基总理考察的有刘江、汪恕诚、段应碧、石秀诗、楼继伟、王志宝、尹成杰、李伟、鄂竟平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附图片)
  8月9日,朱镕基总理考察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并看望生产第一线的工程建设者。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