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雄魂壮西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0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雄魂壮西湖
  赵相如
  没有人抗得住西湖秀美的诱惑。无论天气阴晦、或丽日当空,无论雨雪霏霏、或大风呼啸,任何时候,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西湖都是一种美的化身,或有静如处女的娟秀,或有下山猛虎的英武,或有饱学之士的儒雅,或有月照山涧的含蓄。白居易写春西湖:“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杨万里写夏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东坡写狂风暴雨时的西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曾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诩的范仲淹,在逝世前一年,写下了《忆杭州西湖》的绝句:“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他希望朝廷能像唐明皇赐贺知章归老鉴湖那样,也让他晚年归宿西湖。可见西湖给他留下多么美好的印象。
  但如果西湖的山水亭舍只有浅表的感官的美,似乎又显得平淡了些。正是那拍岸湖水絮絮不停地诉说着的以往历史的惊心动魄,才使西湖凝聚着一股刚烈的不屈之气。
  岳飞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了。栖霞岭下“岳王庙”大殿重檐上,悬挂着“心昭天日”的横匾,收拢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引发他们进入思索的历史隧道。明朝正统年间的于谦是岳飞三百年之后遭受残害的又一忠良。他是杭州人,十七岁那年参观石灰窑时即兴写下了《石灰吟》,借物喻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历史上有不少人写得慷慨激昂,干的却是鸡鸣狗盗,而于谦的一生绝对是个廉洁勤政、刚正不阿的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开始仕途生涯。他走马上任,在院门前立两块木牌,一块上写:“求通民情”,另一块写:“愿闻利弊”。他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在江西任上三年时间就昭雪冤狱数百人,斥革犯法的王府官员,黎民百姓称之为“于青天”。后在河南、山西等地兴修水利、筑道开路、植树挖井、贷粮济贫、施药救难等,而身居高位的于谦始终过着“食无兼味,衣无累帛”的淡泊生活。当时朝廷里宦官王振专权,受到英宗皇帝宠信,于谦要进京朝见皇帝,有人劝他带点手帕、蘑菇、线香之类礼品。于谦笑着挥动两个衣袖说:“这就是我的礼物——两袖清风。”并提笔写了一首《入京诗》:“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说短长。”在他五十一岁那年的7月,蒙古族瓦剌部酋长大举南侵中原,把持朝廷的宦官王振挟持英宗轻率迎战,结果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消息传来,全国震动。当时北京仅存老弱残兵不满十万,危在旦夕。于谦临危受命担任兵部尚书,坚决抗敌,保住了北京。于谦五十九岁时,被以“意欲谋反”的罪名,判处死刑。抄家时,“家无馀赀”。行刑那天,北京城内乌云密布,几万市民沿途泣立,与这位忠良诀别,暗骂奸党不止。于谦遇害后,遗体由他的子女运回杭州葬于三台山麓。于谦遂与岳飞天天相向而望。
  又过二百来年,出了个张苍水,宁波人,崇祯时的举人。当清兵攻陷南京并进兵浙东时,他领兵抗清,后与郑成功联合分兵二路北伐,直打到南京和安徽南部。旋因郑成功兵败,他孤军深入没有救援,才退回浙东,解散余部,悄然隐居。后来康熙大一统时被抓遭害。他写道:“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民族英雄张苍水对岳飞、于谦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在岳王庙内为张苍水立祠,自然也是众望所归。
  西湖是一面明镜,是一面明辨正邪的照妖镜。后人审视历史,更为客观公正,不需要谄媚,也没有利害冲突。清朝才子袁枚写道:“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他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而人文景观放在第一位。秦桧的后人来到西湖后叹息说:“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据说,印刷中通用的仿宋体字,是秦桧发明的,按理应称作秦体字,就因为秦桧奸恶歹毒,有一点才气反助他益发阴险狡诈,后人不称秦体,取名仿宋体。自古忠奸似冰炭,很难两立。赞忠仇奸,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