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置身航天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2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置身航天器
  不少航天员为国际航天事业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生命之歌
  司马士元
  载人航天器与无人航天器的主要区别是,它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报话系统、仪表和照明系统、人机对话操作控制台、航天服、应急逃生装置等。
  在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密封座舱里,舱内温度一般都控制在18—25摄氏度,湿度在30%—70%,空气成分和压力与地面差不多。每个航天员每天至少要消耗食物0.5千克,水2.3千克。航天员的吃喝拉撒睡在座舱里都能得到保证。
  这一切都要依赖航天器内的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等。这两个系统通常由舱内空气更新、废水处理以及舱内通风和温湿度控制3个部分组成。空气更新包括清除舱内的二氧化碳、臭气和有害气体,供给新鲜的氧气。由于航天器内的气流和液体不能对流,因此里面的温度和湿度很不均匀,舱内的热量很难排除,必须配置通风设备,进行强迫对流通风。
  航天服是一种在真空环境中穿着的特殊服装,一般是在载人航天器上升、返回及出现故障或航天员出舱时使用,它也很重要。1971年6月30日,3名前苏联航天员在首次完成了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并飞行近24天之后,在返回地面之前由于飞船座舱漏气,而他们没有及时穿上航天服,致使航天员因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死亡。
  现在,不少航天组装和维修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舱外,这时的生命保障设施就是舱外活动航天服。这种航天服具备密封座舱的全部功能,并增加了喷气背包和通信背包,以便航天员像“铁臂阿童木”一样在太空自由行走。
  高可靠性是载人航天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载人航天器中一些关键部件采用双备份甚至三备份。航天器在上天前要在严格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量地面测试和模拟飞行试验,以排除隐患。有时,一点小问题会导致“全军覆没”。1967年4月24日,前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乘联盟1号飞船返回地面时,因地面技术人员处理数据时在小数点后面遗漏一位数,结果飞船提前进入了大气层而无法打开降落伞。在面对死亡的最后4分钟里,他迅速汇报了有关情况,然后对妻儿说:“你们要爱祖国、爱人民……”“轰”的一声,一切都消失了。坐在屏幕前的前苏联领导人目睹了这一切并禁不住掩面而泣。这也是在太空中牺牲的第一位航天员。
  安全返回是载人航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飞船来讲,不仅需要启动反推火箭减速、调姿和进入返回轨道等复杂技术,还要闯过三道“鬼门关”:一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把过载限制在人的忍受范围内;二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因此必须有先进的防热措施,否则钢筋铁骨也要化成灰烬;三是撞击关,尽管飞船降落时有降落伞帮助减速,但降速仍达14米/秒,如果没有“绝招”,很难确保安全。另外,其落点精度也应比返回式卫星要高,以便及时发现营救。前苏联一艘飞船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营救人员一时找不到被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的航天员,差点使航天员冻死。目前,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尽管载人航天器成本极高,并有很大的风险性,但仍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载人航天事业,这是由于载人航天器可以由航天员直接操作,它大大地扩展了航天器的功能和用途,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