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贫瘠的荒山也能成为资本——来自大别山区综合开发的报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1-26
第2版(经济)
专栏:山区的希望①

  贫瘠的荒山也能成为资本
  ——来自大别山区综合开发的报道
  本报记者高云才
  开篇的话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从面积上说,山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从人口看,山区人口占1/2以上。山区,既富饶,又贫困。说富饶,是因为山区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说贫困,是因为大部分山区经济还不发达,甚至还很落后,国定贫困县中绝大多数是山区县,目前的4200万贫困人口也多集中在山区。
  为了使山区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山区经济的发展,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推动山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林业等部门1996年在全国开展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工作以来,各地涌现了许多综合开发、治山富民的典型,山区综合开发掀开了新的一页。
  前不久,我们特组织记者分赴湖北、江苏、江西、山东、山西、广东、河北等省的部分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采访。现将这组报道以《山区的希望》专栏刊出,以飨读者。
  ——编者
  湖北红安县长期以来为积贫所苦恼。现在的红安县,综合经济实力在湖北省38个山区县中名列第四。经济跨越是如何实现的?最近,记者来到位于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
  上山,那哪儿成?
  茅舍依旧是那些茅舍,山峰依然是那些山峰,红安群众生活在一个周而复始的仿佛是永远不变的山沟中。
  石堰村全村耕地面积695亩,山林面积6998亩。1985年前,这个村是全县有名的特困村,人均收入不足百元,当时全村有174户,其中特困户就达74户,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屋不挡风……
  “人均只有八分田,只能混个肚儿圆。”这就是当时大部分红安百姓的生活写照。雾锁茫茫山峦,红安人始终没有走出贫困。出路在哪儿?
  直到1985年,红安依托山区经济特点,确立了山区综合开发的道路,这里的经济面貌才发生了变化。但红安人遇到的挑战首先来自山民们因袭数千年的观念。
  “上山,那哪儿成?”“山上,又没有金子。”“只有这些田,才是我们的命根子。”群众七嘴八舌。
  对于搞山区开发,红安百姓无动于衷;对于耕地面积与山林面积之比为1∶10的现实,石堰村民熟视无睹。
  为了搞山区开发,红安县选定石堰村作为试点。县里派了一个工作组蹲点。村民开始犯嘀咕,又要搞什么新花样?村民对工作组怀疑、敬而远之。
  1985年春,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关广富来石堰村考察,临走时说:“石堰村穷,穷在思想封闭上,穷在手捧金饭碗,却拄棒去讨饭……”
  吃螃蟹,怕它咋地?
  回顾解开百姓心头疙瘩的过程,不能不提到一个普通农民。他现在是石堰村的村支书,名叫黄宏星。由于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山区开发之花才开放在沟沟岔岔。
  省委书记的一番话,对当时还是村会计的黄宏星触动很大。县工作组的同志和风细雨,说搞荒山开发,不仅有政策扶持,而且肯定会有收益。
  黄宏星下定了决心,他动员了其他5个农民,说:“搞荒山开发,暂时肯定不会有什么效益,而且要吃大苦,流大汗。有人说,这是吃螃蟹。吃螃蟹就吃螃蟹,怕它咋地?”
  就这样,黄宏星领着几位农民住进了深山,长年吃住在山上。他们从县林业局良种繁育基地弄来了板栗苗,精心浇灌。他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野生板栗树上搞嫁接。头年,每人分红50元,第二年70元,第三年150元。吃“螃蟹”的农民初步尝到了一些甜头。
  当时的村支书黄宏禄支持黄宏星搞山区开发规划,规划全村山林面积6978亩,其中4000亩山林全部建成板栗基地。村里拿出承包方案,确定上交基数,再召开群众大会公开承包。
  一晃几年过去了。石堰村方石明一家四口人,去年承包山林的收入就达2200元。承包大户方石秀去年板栗收入1.2万元,黄宏星现在的山上收入每年都超过万元。
  通过开发山区,石堰村人均收入去年就接近2000元,山上收入目前占村民收入的1/3还要强。现在,村里大部分家庭装上了电话,楼房户占全村总户数的1/3。石堰村从全县的特困村一下子成了有名的富裕村……
  红安,“红”了
  石堰村的变迁,是红安山区综合开发全面启动的缩影。
  红安国土面积270万亩,丘陵山地面积有180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全县农业人口52万,分布在山区的400个行政村。从1985年底,尝到甜头的山民更想甜,没尝到甜头的山民巴望甜。群众承包开发荒山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问题是如何让贫瘠的荒山作为资本流动起来,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山区开发带来的甜头。在山区开发的实践中,红安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股份合作开发。对村集体难以投入的山地,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开发,即村组以山地为股份,农户以投资为股份,共同受益,数年内村组不提成,逐年达到开发标准。
  ——“脱壳”上山开发。就是农户暂时离开责任田,全家上山搞开发。开发期满后,既可回村享受其他村民的一切待遇,恢复责任田,又可继续承包。
  ——有偿转让开发。把瘦山地资源以单价有偿转让给农户,转让期限一般15年,经公证部门公证,拍卖成交。接受转让的农户在转让期满后可优先承包。
  这些开发方式,最初大部分是农民的创造。县林业局局长陈敦学说:“土办法,能治大病。”县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下岗职工纷纷加入了山区开发的潮流中。
  1997年初,红安县被正式列为国家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同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王静平为组长的山区综合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基地、开发产业、带活农村的综合开发规划;采取了分区治理、分批进行、滚动开发的实施方案,实现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199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55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10元。
  副县长刘华强告诉我,现在,红安县已建成以板栗、青茶为主的3个万亩连片基地;20个林果示范村已分别建成高标准的林果示范基地300—500亩。1997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山区开发资金9500万元,完成基地造林7.5万亩;完成坡改梯示范工程3.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4.2万亩;新修和改造沟渠162公里;新修县级公路130公里;新建三处共180千伏输变电工程。
  红安,已经为下一步的山区综合开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附图片)
  丰收的喜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