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紧要关头显身手——记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2
第4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

  紧要关头显身手
  ——记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
  顾建国
  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市场推销部经理曾说:“每当出现危机时,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终端利用率就会升高。”在海湾战争、科索沃危机中,国际海事卫星在信息传输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由于较高的通话费用,一般人在平时不会使用卫星电话。但在关键地段或关键时刻,卫星电话就能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去年特大洪涝灾害中,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向湖北抗洪救灾第一线赠送了两套海事卫星通信终端,并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总部积极联系,免除了通信费用。大庆油田所在的杜尔伯特江湾等处嫩江大堤告急,手机不通,海事卫星电话承担起与指挥部的联系任务。抗洪大军使用的海事卫星通信设备达到70多部。
  海事卫星是通过赤道上空的四颗同步卫星覆盖全球的。担任为中国用户提供畅通信道这一重任的,是位于北京北郊的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
  沙漠探险、穿越大峡谷、攀登珠峰,凡是电话线扯不到的地方,就是卫星电话大显身手的区域。中国的南北极考察中,海事卫星成为考察队与祖国联系的唯一方式。今年七八月份的中国首次北极考察中,还开通我国第一个远洋船舶的电子邮件系统。地面站的工作人员还与极地考察办公室密切合作,对邮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邮路顺畅。
  在海事通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遇险和海上救助通信,它直接关系着船员和旅客生命安全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避免。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有遇险专线和我国的搜救中心相连,值班人员24小时保持高度警惕,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遇险信息。去年上半年,一艘船大舱进水,另一艘船的船员在航行途中重病,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在收到遇险信息后,与搜救中心等部门通力合作,使两次遇险都得到了良好的救助。
  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目前人数47人,平均年龄为28.5岁。为保证通信畅通,他们有时深夜还得抢修设备,即使是备用设备出现问题,也要尽快使其恢复正常。有一天凌晨两点钟,地面站印度洋区天线出现故障停止工作,无法继续自动跟踪卫星。站长李士文立即从沙河开车到城里,仅用了20多分钟就将技术骨干接到站内进行紧急抢修。同时,站内的值班人员根据卫星轨道参数每隔5分钟就进行一次手动天线跟踪,以保证通信正常进行。经过4个小时的连续作战,终于在清晨7时排除了故障。(附图片)
左上图:北京海事卫星地面站外景。上图:参加北极科考的新华社记者高学余用海事卫星电话发稿。本报记者任建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