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穷山今日皆文章——广东梅州市山区开发工作考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12-18
第6版(经济)
专栏:山区的希望⑦

  穷山今日皆文章
  ——广东梅州市山区开发工作考略
  本报记者郑荣来
  梅州市,470万客家人聚居之地。那“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环境,是造物主的不公平赐予,也是梅州先民的无奈选择。
  山多田少,历来是梅州人的包袱,因此,外出谋生求发达者很多,海外华侨华人与本土居民比例达到甚至超过1∶1。
  梅州所辖6个县,过去均属贫困县。全国第一批重点扶贫县广东全省有4个,其中3个在梅州。究其原因,往日皆曰山多。山多是致贫的真正原因吗?
  日前,记者到梅州采访。所到之处,满目青山,处处绿野,松竹滴翠,果、茶成片。曾深深留在记者心中的“晴天张牙舞爪,雨天头破血流”的自然状况,如今已去而不返。
  在这里,有一个人的名字,常被人们提起,他姓林名若,曾是广东省委书记。他于1985年,代表广东省委部署全省绿化造林工作,开始了大规模、富有操作性的工程,向荒山也向贫穷宣战。
  正是1985年,梅州开始了大规模的治山工程,组织采种育苗、工程造林、护林防火、改灶节柴4支队伍,造林、封山、管理、节柴并举,打了一场消灭荒山的“人民战争”。经3年时间,荒山都种上了树。
  与此同时,全市实施造林、种果、种茶并举的多种经营方略,建设了金柚等大型生产基地。其中首建的10万亩梅州金柚基地,不到5年便见成效,并于1990年被农业部评为“绿色食品”,此后又被确认为名牌产品,梅州也因此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金柚之乡”。
  那天,在梅县石扇镇,只见25度以下山坡,大片柚树,远近千亩,迷迷茫茫,绿色油油。年轻的镇长介绍说,过去这里荒山野岭,土地贫瘠;1986年开始种柚等果树,面积3000多亩,现已成为优质金柚生产基地。这里的农民,已经全部脱贫,成为小康之家。其中专业户郑维胜一户,全年收入60多万元。梅县农委的同志说,梅县经过几年开发,被国家评为“水果百强县”、“农业收入先进县”。继梅江区之后,和蕉岭县一起,进入了小康县行列。
  大埔,是尚未脱贫的三个特困县之一。向山要效益的种茶、种果工程,也在这里大踏步地进行着。海拔1200米的西岩山上,有一个大型茶叶生产基地,面积1万余亩。此日汽车沿盘山公路,迤逦而行,至1000米高度时,忽然云雾弥漫,前不见山峰,后不见来路,只有脚下和身边不远处,行行茶树,绕山而种,有的正吐叶挺枝,有的已浓密如墨。西岩茶叶,因地势特殊,生于雾里,长于云里,绝无污染,绝无公害,在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评奖中,多次赢得金奖和银奖。由青年企业家魏顶国创立的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也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称号。西竺牌西岩茶已成为名牌,产品供不应求。国外的大量订货,正促使西岩人大力加快发展的力度。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了一大片。在县城到高陂镇的路上,可看到一个5000亩的速生林和2500亩果茶林,已在赤山建成,三四年后,效益可见。
  茶始见于神农,柚发现于远古,橄榄、龙眼、荔枝,见载于最古的典籍,都是生于洪荒、繁于盛世之物,而地处北纬25度南侧的梅州人,历经了悠悠千百载,却终于在今天才忽然悟到它们原来也适宜于自己的这方土地。但他们的发现,却有大大超于前人的地方,那便是“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规模化种植模式,“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发展“三高”农业的崭新思路。
  今年初春,又一位省委领导来到梅州视察工作,他是新任不久的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他称赞梅州人的创造精神,说西有高州,东有梅州,走出一条通过山区开发,加快脱贫奔小康的好路子,提出要“围绕‘山’字做文章,围绕‘农’字上工业”。
  梅州人,已经走近一个新世纪,他们迅速地改变着往日穷山的面貌,也更新着当年陈旧的观念。走进梅州,穿山越岭,过村及镇,收入眼帘的是7个字:穷山今日皆文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