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请看——选举,带来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6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民主建设巡礼

  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请看——
  选举,带来了什么
  沙国武齐文进
  随着1997年河北省全省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大幕徐徐落下,97%的行政村,49069名新的村主任当选,标志着中国农民终于迈上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村民自治为主要特征的民主政治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要求基层组织的管理体制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这些年老百姓把能否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体现出自己的意愿,看作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最基本的一条。由于多年来有些地方在农村选人用人这个问题上,未能很好地坚持走群众路线,而习惯地采用党委政府任命指派。这样派来派去,派得群众心里有气,政治热情下降,凝聚力减少,由不关心不支持村里的工作发展到与村班子离心离德,甚至对集体事业冷漠。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一条是让群众独立地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村干部。这样做的结果正像晋州市总结的那样,由过去的“村干部,乡里定,百姓说话不中用,只顾上,不顾下,群众和党员是两家”,变为现在的“当家人,自己定,百姓参政又议政,民心顺,风气正,干部群众都高兴”。
  选出了什么人
  直选到底把什么样的人筛选了进来?以下一些数字,我们可以对问题的结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河北省共有50201个村委会,共选出村委会主任49069名,其中连选连任的34155名,占69.6%,其中党员40010人,占81.5%,企业家、专业户13578人,占27.7%。从新一届村委会成员的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44.3岁,比上届下降3.2岁,30岁到50岁的144463人,占73.3%,比上届上升8.2%。从文化结构来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351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83289名,占93%,比上届上升9.2%。
  这些数字一方面说明,第一,一大批为百姓办实事,工作政绩突出的村委会干部得到了认可,得以连选连任;一大批优秀党员进入了村委会班子,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科技文化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能带领广大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被选进村委会的领导班子。
  第二,扩大了选人的范围,解决了当前农村人才匮乏,纠正了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的问题,对稳定农村的局势大有好处。过去我们选人用人过于强调政治标准,有成分意识,愿意选自己用着顺手的人,选与自己利益有关联的人,这与农民的整体愿望不能不发生背离。这次大批的经济强人、能人进入村委班子就很耐人寻味。村委会作为村民的自治组织,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农民的公共事务,谁有威信,有带领大家致富的能力,老百姓就必然拥戴谁。
  第三,解决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关系。新当选的干部不仅责任感明显增强,还改变了干部作风。原来的任命制,因为自己的乌纱帽捏在上级部门的手中,只唯上不唯下就在所难免了。这次直选以后,情形就不一样了。唐山开平区李各庄前任班子在没有征求群众意见的情况下,与福建某厂签订了项目,因对方没有履行合同,给该村造成了270万元的损失。新班子上任后,以此为戒,立刻健全了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坚持大事同群众商量,以群众的意愿为依据。
  选举的特点
  这次直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新选上来的村委委员有的并非是党委、政府部门的意中人。这里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党委和政府部门的意中人为何偏偏未被群众看中?究其原因:一是有的地方领导只考虑小集团的利益,此意中人并非真能代表民意;二是宗族、帮派势力的干扰,影响选举;三是一些人确实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如年龄老化,思想保守,工作平庸等等;四是农民的短视造成一部分封官许愿的人蒙混过关;五是政策性因素影响,如在计划生育、“三提五统”中,得罪过群众,丢了选票,当然,新当选村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前农村人才的主流,其中不乏各方面的精英。
  但是,整体上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俱在。如有的村委无任何领导经历和能力,缺乏起码的农村工作经验;有的村委成员中非党员比例较大,政治素质偏低。据了解,有的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不懂法,不守法,刚上任就闹矛盾,搞独立,与支书争谁大谁小;有的村主任有历史和现实问题,如有的曾经是信访骨干,有的是大家族势力的代言人,有的受过各种党纪、政纪处分。所以说,无论是这一些人当选,还是那一批人落选,都不能一概而论。如有的村委认为自己按法律程序当选,有真正代表民意这个护身符,把民主误认为无政府主义。令人担心的是制度建设的滞后,针对直选这一新生事物,多数地方尚缺乏有效的双向约束机制,基层党组织“管得了干部,管不了群众”,给选举带来了隐患。
  另一个特点是,一大批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代表上了台。这次直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占总数近1/3左右的个体和私营经济的代表进了村班子。这些在农村率先富起来的经济能人、强人,论商品经济意识、开拓能力,对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影响选举的因素
  村委会直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和参与,但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其他因素同样不能忽视。
  其一,直选与经济文化的关系。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直选提供了存在的可能。应当说,直选的结果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点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在非国有制经济成分比重比较大的地方尤为突出。如清河县的直选之所以比较顺利,原因就在于此。近几年来,清河县的经济腾飞尤其是非国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归功于县、乡、村三级干部队伍和农民企业家队伍所起的关键作用。在清河,没有致富能力的人不能当干部,不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也不能当干部,以此作为选干部和评判干部的标准已经是一种共识。
  其二,直选与国民素质的关系。国民素质的高低是直选水平高低的基础。直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从国民素质上找到答案。因此,说直选是对国民素质的一次最好的检验,这话并不过分。如果在直选过程中掺杂个人动机不纯、宗族势力、派性严重等不良的因素更会使直选增加难度。承德某小康村因财务混乱,支书丢了位子。直选时本村包工头李某认为时机已到,声称如果支持他当选村委主任,一定还大伙一个明白。也许是老百姓心切,稀里糊涂地投了他的票。原支书也认为大势已去,面子又不好看,便投河自尽,命丧他乡。李某上任后,非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还忙于与现任支书争财权,挥霍集体的钱财。支部班子出于无奈,向镇党委提出集体辞职。干部群众痛心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下一次选举选谁不选谁还真得仔细掂量掂量。
  其三,直选与宏观政策的关系。政策历来是党的生命,对于直选也不例外。虽然现在农村难点很多,但应当看到党中央对这些问题十分关注,陆续出台了如减轻农民负担、理顺购销体制、完善土地承包等一系列政策,等于搬掉了一座座压在村干部头上的大山,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了参选村干部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