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留给子孙方寸耕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6
第12版(民主与监督)
专栏:代表影集

  留给子孙方寸耕地
  陈钰王德
  有人富了,将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而他,湛江市十届人大代表、雷州市六届政协常委许立华,却过着严谨而简朴的生活,把自己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这在群众心里,耸起一座可敬的丰碑。
  前年春节,许立华回到家乡雷州市附城镇河北村。他看到家乡村巷狭窄,低洼不平,布局不合理,尤其雨天,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这一原因,群众纷纷搬出旧村,占用自己自留地建房子。原有的旧村荆棘丛生,零零落落,成为“空心村”。
  耕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800多户人家,4900多人的大村庄,耕地面积290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本来人多地少,寸土寸金,这样下去,子孙后代怎么办?
  许立华找来管区干部,找来父老乡亲,找回外出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商量,一起规划,决定:在全村范围内,建设两边砌有排污沟的“五横五直”十条宽10米、总长10多公里的村道,以引导农民回到旧村建房,保护好耕地不被占用。所需250多万元资金,许立华一人全部承担。
  村道的建设,拆迁是一大难题,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许立华动员自己的伯父许鸿鹊先拆迁。侄儿桑梓情深,伯父不甘落后,二话不说,拆掉自己刚建不久的5间瓦房,面积80多平方米。干部群众看到这种情况,纷纷自觉行动。按照修路进度,全村男女老少,我帮你,你帮我,该拆的拆了,该迁的迁了。这次全村拆迁的户数108户,房屋300多间,土地庙2座,神庙23间,真是“人让路,神让道”。村中许多老人说,他们有生以来,这样大规模的拆迁还是第一次见到。
  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做到拆迁的群众人人满意,户户满意,许立华组织干部对拆迁房屋进行估价,合理补偿。村中特困户,他又不惜代价,给予特殊照顾,单拆迁补偿费就支出60多万元。
  困难户许仕有,夫妻俩是残疾人。几十年来,他们厮守祖辈留下的茅屋。规划中,这次要拆掉他附屋4间。许立华见他家庭困难,出资3万元,为他建起了7间瓦房。穷了大半辈子的夫妻俩,紧紧拉着许立华的手,眼里噙满泪水,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村中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丈夫早逝,寡居几十年。生有一个儿子,四处游荡,不务正业,撇下母亲长期不理不睬,老婆婆住房5间变为3间,3间变为1间,破破烂烂,不胜风吹雨淋。这次修路,她的房屋本不碍事,许立华看到这种情况,掏出1万元为她建房,村中的左邻右舍,同情老婆婆的处境,运砖运砂,买钢筋买水泥……大家纷纷出工出力,不足10天,就帮老婆婆建起共50多平方米房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