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我国人均年钢铁消费量还不到100公斤,这算总量过剩吗? 怎样看待钢铁限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2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我国人均年钢铁消费量还不到100公斤,这算总量过剩吗?
怎样看待钢铁限产
本报记者江世杰
不久前,全国冶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国钢铁工业实行总量控制,要求钢的实际产量比1998年适当压缩。
一些同志对钢铁限产心生疑问:12亿人的中国,去年生产钢11435万吨,人均消费量还不到100公斤,这就算总量过剩吗?
限产,为了增加效益
钢铁生产,并非永远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如若不信,请看1993年以来钢铁工业的生产增长与经济效益的相关情况:
1993年我国产钢8954万吨,实现利税576亿元,其中利润294亿元。尔后5年,钢产量步步高升,1998年达到11435万吨,5年间增长了2581万吨;然而,经济效益却节节下滑,1998年实现利税仅183亿元,其中利润只有20亿元,下降幅度分别超过了68%和93%。
产量增长而经济效益不增反降,这巨大的反差是怎样造成的?如果你问任何一个钢铁企业的“老总”,他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钢材不值钱了,价格一跌再跌,甚至跌破了成本,无法维持最低的利润水平。”据统计,1998年全国钢材价格平均每吨比1997年下降180元,导致冶金行业减利176亿元,占全部减利因素的76%。
钢材紧俏时,曾被誉为“硬通货”,为什么现在不值钱了?“老总”们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有些尴尬和无奈:大家都开足马力生产,市场上钢材明显过剩;为了卖出去不得不忍痛割肉,低价竞争。
大量事实表明,钢铁生产总量过剩,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这是钢材价格难以坚挺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冶金行业经济效益下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控制总量、限制生产的坚决措施,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这就是说,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努力增产是适应市场;而在当前钢铁产品过剩的条件下,适当限产同样是适应市场。
限产,促进结构调整
当然,我国钢铁工业目前的总量过剩,还是一种阶段性、结构性的相对过剩。
所谓阶段性相对过剩,是指钢铁产品的供给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需要。根据测算,钢产量增长2%—3%,即可保证国民经济8%左右的增长率,而近3年来,我国钢产量的增长率均在5%—6%。
所谓结构性相对过剩,是指一方面90%以上的普通钢铁产品的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高档次、高附加值的钢材品种,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仍然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需要,例如不锈钢板市场占有率仅为20%,冷轧硅钢片为33%,镀锡板为29%。
产生这种阶段性、结构性总量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种低水平重复建设,使我们很快当上了“世界冠军”,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却不能同时成为世界钢铁强国。
控制总量会延误钢铁工业发展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我国钢产量自1996年突破1亿吨之后,结构调整就显得非常必要和日益迫切。今年开始的控制总量,实际是我国钢铁工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之后,进入到由大到强的发展新阶段的战略转折,是冶金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起点。
请看国家冶金局实行总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坚决制止重复建设,严格控制新增生产能力。3年内不再批准新建炼钢、炼铁、轧钢项目。未经批准的项目一律停建。
——通过淘汰落后,永久性地消除一批落后生产能力。一是限期彻底关停污染严重、能耗高、产品质量差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焦炉、小轧机等“五小”企业。二是对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目录的落后工艺和装备,淘汰步伐要加快。
——通过依法整顿钢材市场,坚决禁止不合格钢材入市交易,进而堵死一批落后生产能力。
——通过加强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利用许可证的整顿、颁发和换证手段,加快对落后工艺装备的淘汰步伐。今年首先将热轧带肋螺纹钢筋的870份许可证压缩30%—50%,以淘汰200万吨落后的生产能力。今后3年,原则上不核发新的生产许可证。
——通过某些企业的破产兼并,永久地淘汰50万吨铁、130万吨钢、160万吨钢材的落后生产能力。
诚然,冶金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任重道远,在优化区域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工艺技术结构、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企业人员结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用这样的观点来看今年的控制总量,消除落后生产能力,其意义十分深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