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阅读
  • 0回复

汽车利弊得失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8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汽车利弊得失谈
  严正
  世界上任何事物均具两面性,人类的聪明处在于趋利避害,尽可能利用和扩大其有利的方面,回避和缩小其不利之处。当前人们对待汽车的态度亦如此。
  汽车起源于欧洲。第一辆汽车是由法国人J·卡诺于1769年制成,不过当时使用的是蒸汽机,而且只有三个轮子。过了整整116年之后,德国人G·奔驰才制成并驾驶了第一辆二冲程单缸汽油机汽车,但仍只有三个轮子。又过了4年,即1889年,德国戴姆勒汽车公司开始生产一种具有商品雏形的四轮四速汽车。在美国,第一辆真正作为商品的奥尔型汽车是于1901年制成的。接着,美国的汽车制造业迅速崛起。1950年时,它生产的汽车竟占世界总产量的76%,汽车已成为其主要交通工具。60年代起,西欧国家和日本也开始把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并逐步成为汽车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国。
  汽车的问世和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活动,有人说它无异是缩小了地球,延长了人的生命。不过汽车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祸害,而且这种祸害日益严重,因此又有人称它为“城市杀手”。
  由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每年吞噬数十万人的性命。据记载,汽车于1896年撞死了第一名行人。两年之后,即1898年,第一名司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从那时以来,汽车已经“杀死”3000多万人。特别是90年代开始,死于汽车交通事故的人数急剧增加,平均每年达50多万。这个数字超过艾滋病、战争和结核病人年死亡数,仅少于忧郁症和心脏病人年死亡数。由于发展中国家汽车破旧,路况差,管理不严,司机和行人缺乏交通知识,加上发生事故后抢救不及时,因此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占世界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
  汽车排出的尾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如今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空气都已严重污染,汽车排出的尾气是最大的污染源之一。空气污染加剧了哮喘、支气管炎、肺癌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甚至置人于死命。据统计,墨西哥城每年有1.2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交通阻塞闻名于世的曼谷城,污浊的空气中含有38种细菌和真菌,它们导致人们腹泻、血液中毒和患脑膜炎。泰国研究人员的报告指出,正是这种空气污染使他们的人均寿命比日本、美国等国少了十六七岁。俄罗斯汽车排放的有害物质比美欧国家高39倍。从1993年至1997年,由于空气污染使莫斯科新生畸形儿童增加30%,儿童血液病增加50%。
  汽车造成的噪音也危害人类。专家们说,人的听觉可接受的合适音量为30分贝。但现在不少城市车辆造成的噪音在70分贝以上,有些城市如开罗市中心的噪音甚至达到90分贝。这不仅会引起耳聋,还会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和心脏病等。
  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和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减少汽车对人类的危害。其措施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管理,控制汽车进城的数量、行驶时间和速度,以减少交通事故和城市污染。例如,雅典、墨西哥城等城市均实行轮流驾车日制度;德国反烟雾法已实施10多年,使全国近一半的汽车行驶受到限制;罗马、米兰和佛罗伦萨有历史文物的地区,严禁当地居民之外的任何车辆进入;法国1998年9月22日在35个城市举办“无车日活动”,其首都巴黎每当空气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对私车的各种限制就会自动开始生效。二是改变燃料结构,制造低污染甚至零污染的环保汽车、生态汽车。目前全世界已有43个国家的510多万辆汽车以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代替汽油作为燃料。使用这种燃料可使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0%—97%,氮氢化合物减少39%,噪音降低40%,而且它们不含铅、苯等致癌物质。东京、汉城、巴塞罗那及雅典等欧洲城市规定,出租车都必须使用石油液化气。还有不少国家将汽油车和柴油车改装成混合燃料汽车,在启动和低负载时由电动马达系统驱动,高负载状态时则由汽油发动机代替。一些汽车制造商已开始试用铝合金等轻体材料制造车身和发动机,以汽车的轻量化来提高燃油效率,从而减少空气污染。还有的国家正在研制电动汽车,它不但无污染,而且噪音低,但电动汽车在驱动系统和电池容量效率以及充电方式的便利性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总之,可以相信,人类一定能够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兴利除弊,使汽车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