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辽宁省的柞蚕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26
第2版()
专栏:

辽宁省的柞蚕工业
罗克
柞蚕是一种野生的蚕。柞蚕丝、绸、丝绵,是辽宁省的主要特产之一。柞蚕丝织品是电和热的不良导体,适合于电器工业制造绝缘器材;柞蚕纤维在强酸和强碱浸蚀下,抵抗性甚大,可做耐酸、耐碱器材和耐酸的工作服,对冶炼和化学工业极有用处;柞蚕丝织品着水后,其强度不仅不减少,而且会增强,虽经常洗濯亦不能减低其牢度。
辽宁省的柞蚕事业已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养育柞蚕的地区非常广阔。在辽宁省的东部,东起鸭绿江,南到黄海渤海,西到辽河流域,北到吉林省境,是柞蚕事业的集中区。一九一七年前后,柞蚕丝曾一度占东北出口物资的第二位(第一位为大豆)。一九三七年以后,由于连年遭受战争破坏,加上日本侵略者掠夺式的经营,使柞蚕事业逐渐地萎缩了。而后又遭受蒋介石匪帮的严重摧残,使辽宁的柞蚕事业几乎断绝。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立即以巨款贷给蚕农,扶持柞蚕业的生产,并积极地组织人力物力,恢复和创建缫丝、织绸工厂。几年来,辽宁省的柞蚕事业大大的发展了。一九四八年生产三亿粒茧,一九四九年生产十五亿粒(包括春、秋茧),一九五○年生产十九亿粒左右,一九五一年生产二十七亿粒,一九五二年生产七十五亿粒,较一九四八年增产了二十四倍。这些柞蚕茧除了一小部分供给山东、河南外,绝大部分供应了缫丝工业生产。国家用合理的价格收购了这些茧。仅缫丝工业收购柞蚕茧所付出的金额折合粮食计算,一九四九年即有一万五千吨,一九五○年为四万零五百五十吨,一九五一年为七万吨,一九五二年为十一万二千六百吨。一九四九年所收购茧的价值所换取的粮食可供四万人全年食用,到一九五二年可供给三十多万人全年食用。这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蚕农的生活起了很大作用。
在柞蚕茧放养事业发展的同时,柞蚕工业也在迅速的前进,工业生产总值直线上升。以一九四九年为一○○,一九五三年为一、九二四,相当于一九四九年的十八倍多。设备亦逐年增加,一九四九年织绸机开动一六六台,到一九五四年即开动了三八○台。职工人数也逐年增加,以一九四九年为一○○,到一九五四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八七·四五,较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五倍多。缫丝、织绸工厂从一九四九年的九处增加到十五处,其中除恢复旧的外,还增加了一些近代化的绢纺工厂、试验工厂、漂练工厂和织绸工厂。
随着柞蚕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并增加了品种。一九四九年,丝绸仅有四种同类型的规格,现在已投入生产的即有十三种,正在试验的有一百五十多种。因此,丝绸的用途和销路日益扩大,根据一九五四年的统计,供应有色金属制品厂,电机厂、冶炼厂、鞍钢等国营工业的柞蚕丝绸,占辽宁柞蚕丝绸公司年产量的百分之十九点七。一九五○年,外销绸才二万多匹,到一九五四年外销量竟达九万匹,其中主要是供给苏联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人民的需要。由于外销数量的增加,换回了许多工业设备,直接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工作。
柞蚕工业,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如果能继续改善各种手工业操作方法,解决处理原料、纺织、印染方面等技术问题,提高质量,便可扩大供应工业的需要,给人民生产出更漂亮的布料,和增加出口数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