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换电话电池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25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换电话电池有感
魏崴
布鲁塞尔的商店里,是见不到“顾客至上”或“信誉第一”等标语的,但店员的服务,大多周到又亲善。特别是购物碰到麻烦时,会让人感到远比咱们国内挂标语的大商场更通情达理,更温暖舒畅一些。
这一感觉是多年形成的,尽管有“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之嫌,但自认为并非有意褒贬,也就照实说了。
仅举一例为证。一日,室内无绳电话的充电电池坏了,记者拆下报废的电池,带上它跑到一家大商场内去购新的。一位女店员按照这旧电池拿出一种新产品供挑选。记者对什么牌子的电池无所谓,关心的是大小是否合适。仔细比较了新旧型号,看不出有任何差别,于是就买了一板。
不料回到家中,鼓捣好久,出了一身汗,也没能把两节新电池装进电话里去,它们似乎稍为大了一些。无奈,只好拿上已经打开包装的电池,再带上无绳电话机赶回商场。记得当时是落雨潇潇,空中乌云翻滚,心中塞满了乌云似的懊丧。
早先接待我的那位女士已经不在了。记者把电池、电话摆在柜台上,惴惴不安地向一位男士陈明情况。
他听后检查了一下,说型号没有错,应当是可以用的,并且试着安装。结果他硬是把电池给装上了,不过装卸都异常困难。记者连连埋怨说这样不行,容易损坏电话,然而心里却已打起退堂鼓,准备自认晦气。
只见他默默地又试了两次,然后对记者道:“好吧,先生,您可以退货。”他接着收起电池,开了一张退货单,告诉记者可到商场一专门出口取回钱,最后说:“对不起,先生,给您添麻烦了。买这样的电池,最好是到电信局的专卖店。商场旁边就有他们的分店,你可以去看看。”记者依照他的建议去办理,轻而易举地解决问题,满意而归。
为了两节充电池,一个多小时内冒雨跑两次商场,可是开车回家时,虽然天空依然阴沉沉的,还在落雨,懊丧心情却一扫而空。
如果说,这位男售货员为他未曾接待过的顾客退货,是出于维护商场信誉的话,那么,主动给客人指一条明路,则完全与生意无关。那多半是出于友善,给人方便。西欧有句成语,叫“与人快乐,自己快乐”,此之谓也。类似的经历,记者在欧盟其它国家也碰到过。
欧洲的主流文化是尊重个人价值,甚至是崇尚个人至上的。但据记者多年的所见所闻,这种文化取向似乎和我们理解的极端个人主义不是等同的。
对照起在国内商店里的遭遇,让人不胜唏嘘。一次,为了退一件刚买的衣服,结果货未退成,还讨了难堪,生了闲气。还有一次,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层,记者向一位售货员打听一种日用品,等了半天,被颇不耐烦的“不知道”给打发了。数分钟后,记者就在离这位售货员七八米远的货架上找到了想买的东西。中国的成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此之谓也。
这种国内外不同的感受令人深思,却也无可奈何。只是衷心希望,我们国家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商店里,社会上,能少一些铜臭气,多一些相互关怀、与人为善的人情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