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拓展新天地——张兴科办果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26
第2版(经济)
专栏:新春专访再就业职工(七)

拓展新天地
——张兴科办果园记
长柏宁平帝都
这里绿树成荫,果树成行,溪水潺潺,鸡犬之声相闻,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当初,张兴科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会与这青山绿水相伴,在自己的果园里自食其力。
张兴科今年54岁,原是福建省宁化县针织厂的党支部书记。1993年3月,企业因资不抵债破产,他和老伴、儿子、儿媳四个人同时下岗。县经济局根据张兴科的工作表现和具体困难,调他到县食品厂担任一般职工,然而县食品厂又于1996年7月倒闭了。张兴科再次下岗。全家无一人有正式工作,家庭一时笼上了愁吃愁穿的阴影。
老张一时手足无措,苦恼了好一阵子。他经常到郊外溜达,在成片的果林前沉思。宁化地处闽北山区,山地面积广阔,宜林宜果荒山很多,何不租赁一片山场来种果呢?而且自己还有个表弟在县农业局,是种果专业的高级农艺师,可做技术上的强有力后盾。开山种果的思路逐渐在老张脑海里形成了轮廓。
1996年12月,老张拉上表弟黄新民,两人骑一辆摩托车在郊区漫山遍野跑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距城区7公里的马元亭村交通方便的树坑组,找到了一块坐北朝南、马蹄形的近40亩的荒山。村里得知老张是下岗职工,特地以3000余元的优惠价租给了他,租赁期50年。
在黄新民的指导下,老张从浙江金华李类(果树)研究所购进美国布南李苗木1600余株。该品种适应性强,市场前景好,目前该果市场价格每公斤在20元以上。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仅两年时间,李树长得比人高,开始挂果,比预期提前了一年。这真是使老张喜出望外。
为了加强科学管理,老张买来了水泵,在果园内装了十几个水龙头,便于灌溉。他还把家里的电话安装到果园,以便与外界沟通信息。现在他总共已投入6万余元,这些资金大部分是亲戚借、朋友凑的。他自信:只要肯下功夫,有投入就会有产出。
因为果树正处于生长期,果园内有很多空闲地,老张就在果园内套种了黄豆、花生、西瓜等旱地作物和蔬菜30多亩。瓜果拿到市场上卖,蔬菜则自给自足。由于搞多种经营,现在除草、施肥、喷药、剪枝等都可以同时进行。老张还在果园里养了几十只鸡和几条狗,为果园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经过精心“装修”,如今老张的果园仿佛成了庄园,每到周末,他的女儿、女婿就骑车来这里度周末,买点肉来改善他的伙食,并帮忙做点事,出些点子。他的老伴受他的感染,也搬到了山上的“新家”,和他一起同甘共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