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1阅读
  • 0回复

荧屏上的戏曲百花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8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荧屏上的戏曲百花园
  李希凡
  中国戏剧家协会和青岛电视台合作,共同拍摄的五十集大型系列电视戏曲艺术片《中国地方戏曲》,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不仅是戏曲界的一大盛事,也是电视艺术的一项新创举。
  戏曲不等于京剧,也不等于几个大剧种,我们决不能忽略广大地方戏曲的存在和发展共同创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辉煌。
  中国地方戏曲虽非诞生于清代,却蓬勃崛起于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它既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戏曲艺术取得繁荣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据统计,中国戏曲有三百多个地方剧种,五万多个剧目,不仅题材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把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革,人间的善恶,生活的悲欢,都生动地留影在舞台上,而且把代代相传、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艺术创造,都凝结在舞台的表演与程式里,造就出一批批名传后世、技艺超群的艺术家。如果说,中国戏曲有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的特征,是它的虚拟性、程式性、综合性,那么,即使在这戏曲艺术的共性里,每个地方剧种也都有它的独特的个性风采,每个优秀剧目也都有艺术家个人的独创的“绝活”的留存。这些优秀的剧目活跃在本剧种所流行的地域里,始终和喜爱它们的观众保持着鱼水之情,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却能在观众的娱乐与欣赏中有着持久不衰的魅力。
  大型系列电视戏曲艺术片《中国地方戏曲》摄制组,用近两年的时间,走遍中华大地,精选了五十多个剧种中的七十多个剧目,拍摄和编辑了这部五十集大型系列电视戏曲片。
  首先,编导(总导演王凡)对剧种与剧目的选择,是从戏曲艺术特点出发,选择能代表该剧种,而又突出显示该剧种有独特艺术创造的剧目,如《白蛇传》,几乎是所有大剧种中都有的一出戏,《水漫金山》一折,也几乎都会有一场热闹的武打,但川剧的《水漫金山》却不同于其他剧种而别具特色。一方面在川剧《白蛇传》里青蛇是男性,这就使这一折戏富于更多的戏剧性;而在它相当热闹的武打场面里,川剧又荟萃了它所独有的踢脚、吐火、变脸、开眼的“绝活”,为这折戏大为增色。
  而每一个剧目或某一折戏的选择,又同时联系着擅长这一剧目的表演艺术家在某些方面独特的艺术创造,譬如这七十多个剧目中,就有着近百位“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的舞台艺术的精品。它们或者由于整出戏的成就,深受观众欢迎,久演不衰,如评剧的《杨三姐告状》;或者以艺术家的独特创造饮誉舞台,如龙江剧白淑贤的《巾帼奇志》,表演她的写字作画,又唱又舞等个人的绝艺;或者仅仅由于某折戏里表现了独有的功夫,如湘剧丑角方展荣《柴房会》的“椅子功”,桂剧范正安的《打棍出箱》的“三跳四出”的传统绝技等等,至于各剧种唱作俱佳的剧目,就更是编导精选的对象了。
  这是一座荧屏艺术中的戏曲百花园。在这座百花园里,人们可以欣赏到风格各异的地方戏的优秀剧目和精湛的表演。这部系列片不仅保存了历史创造的精品,也为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了形象的镜鉴。
  我以为,《中国地方戏曲》的编导和拍摄,确实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既是运用了电视艺术手段,又是从戏曲艺术的特征出发,适应表现不同剧种、剧目,以至戏曲艺术家富有特色的表演的需要,进行了电视形象的再创作,既不是戏曲的舞台记录,又并没有违背戏曲的规律过多地给以实景的渲染(个别剧目也有处理不够好的),而使电视艺术的再创作(也包括演员表演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的处理)与戏曲艺术的表现,较自然地融成血肉一体的艺术形象。《中国地方戏曲》的拍摄,已显示了一种独立的对戏曲艺术的表现力,开辟了电视戏曲艺术片再创作的新途径,这成功是值得祝贺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