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我国两系法杂交技术获重大突破 小麦制种产量提高 水稻繁种速度加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3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两系法杂交技术获重大突破
  小麦制种产量提高 水稻繁种速度加快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由西北农业大学何蓓如教授带领的课题组经多年试验研究,近期创制成适应我国北方光、温条件的小麦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系和异常温度敏感雄性不育系,使杂交小麦生产“三系法”简化为“两系法”,为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杂交小麦大规模走向生产创造了重要条件。
  运用“三系法”生产杂交小麦种子,由于不育系和保持系外观相似,繁种容易混杂;并且由于两个系株高几乎相同,授粉不理想,因而繁种产量低、成本高。
  何蓓如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创制的异常温度敏感小麦不育系“A16”,在关中秋播完全雄性不育,而在当地春播或其他温度较高区域播种则育性可达60%—70%,实现不育系自繁。
  该课题组创制的光周期敏感材料“A31”,在幼穗分化后期日长达14.5小时表现完全雄性不育,而低于此日长条件则有较高自交育性。黑龙江、吉林已用雄性不育的A31与当地优良品种测交,已初步选出一个优质、抗病强优势组合,较当地良种增产18%。
  他们还创制成在黄淮冬麦区日长条件下完全雄性不育,而在云贵高原冬麦区日长条件下可自繁的中纬度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系A20,并已筛选出适应黄淮冬麦区应用的恢复系,初步育成强优势组9720—12,初步试验较对照增产15%。
  这三种适应我国北方应用的小麦光、温敏感雄性不育系,无需借助保持系便可生产不育系,繁种产量高、有利保纯、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掌握。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薛光行等科研人员历经11年研究,最近揭开了阻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推广的难解之谜。他们发现“研究光、温敏强度的消长与变异规律更为重要,当前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生产中风险偏高的原因是因为不育系植株对光、温的敏感性不一致”造成的。
  多年来,两系法杂交稻因为纯度不高,结实率不稳,使它的推广受到一定影响。对此,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开展了深入研究,科研人员从当前生产上用的核心种子“培矮64S”分选出一个“C03”品系,它在北京地区的抽穗期比“培矮64S”晚一周,然而纯度和不育性稳定性都比“培矮64S”好。薛光行说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它能提高光敏核不育系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不育系和杂交稻的纯度及育种成功率,使种子繁育速度加快,降低两系法杂交稻生产的风险和成本。
  该项研究还确认了隐性核不育水稻对光、温的敏感性的强度是可以选择的,建立了能协调光、温之间的关系的育种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智宏院士等著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