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以色列何以提前大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1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以色列何以提前大选
  本报记者安国章
  近来,以色列议会通过了反对党工党和梅雷兹党提出的解散议会和提前大选议案,使到2000年方届满的内塔尼亚胡内阁,在议会决定的今年5月17日举行大选前只能履行看守政府职能,本来就危机四伏的以色列政局更为动荡。
  据报道,尽管内塔尼亚胡不愿提前大选,但他还是表示了支持的立场,其原因是他意识到他领导的政府难以为继。中东问题观察家认为,内塔尼亚胡政府并不是被反对党推翻的,而是执政党内部的分裂及其政府执行错误政策造成的结果。
  内塔尼亚胡虽是1996年5月由选民直接选举的总理,但在组阁时仍需得到议会至少61席的信任票,而议会内又党派林立,加之内塔尼亚胡是仅以0.9%的微弱多数战胜工党领袖才勉强入主总理府的,他不得不联合其他7个小党组成内阁。政府中的政党主要为三大部分:代表极右势力的利库德—桥党—佐梅特三党联盟,这是内阁的核心;极端正统的宗教党派,这是内塔尼亚胡主要依靠的力量;代表中间势力的第三道路党,是内塔尼亚胡团结的力量。这些党派代表的阶层不同,利益各异,相互的离心倾向很大。
  政府成立之初,在权力的分配问题上内塔尼亚胡就曾与参政党发生严重分歧而多次引发危机。从意识形态说,内塔尼亚胡是偏向右翼的,因此,上台后抛出了不撤出戈兰高地、不允许巴勒斯坦建国和耶路撒冷地位不容谈判的“三不政策”。但他又深知以色列国内半数以上的民众是支持和平进程的,因此在国际社会压力下他后来又同意与巴勒斯坦方面签署了有关和平协议。内塔尼亚胡的“三不政策”得到以色列国内反和势力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到支持中东和平进程力量的激烈抨击。他与巴勒斯坦签署的和平协议得到了和平力量的赞同,也被极端势力看做是对国家的背叛。
  1997年1月,由于埃坦领导的佐梅特党在被占领土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在表决希伯伦决议时投了反对票,7月,埃坦甚至扬言要退出内阁,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核心发生了动摇。宗教党派一向反对土地换和平政策,因此,希伯伦协议后,宗教党派与内塔尼亚胡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裂痕。更为严重的是,前外长利维因与内塔尼亚胡发生严重分歧,去年初不仅拂袖而去,并率领桥党退出了联合政府,使现政府在议会120个席位中只占61席的微弱多数,处在随时倒台的边缘。去年10月份以巴签署怀伊临时协议后,以色列联合政府内部矛盾空前激化,一些反对和平协议的极右翼执政伙伴认为内塔尼亚胡背叛了他们,决定支持提前大选。内塔尼亚胡为拉拢强硬势力,宣布中止了临时和平协议,并向巴方提出一系列新的附加条件。然而,这一做法不仅没有软化强硬派的立场,反而引起反对阵营中持观望态度的阿拉伯议员和联合政府中较温和的“第三道路党”议员强烈不满,指责他借故中止协议的执行。结果,这些为了各自不同目的党派和势力结合在一起,支持工党的提前大选的法案。
  经济问题也是促使以色列提前大选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内塔尼亚胡上台后坚持执行强硬立场,使中东和平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国际上处境艰难,而国内又政局不稳,政府岌岌可危,外国投资减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慢。1997年和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2.5%和3%,与内塔尼亚胡上台前的6%相比,相差甚远;失业率增加,1997年达7.6%,高于工党执政时的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达到10.5%,超过了政府要保持一位数字的通货膨胀率既定目标,国家收支逆差高达26%。1998年经济形势更差。据报道,贸易增长率约为2.5%,人均收入增长率仅为0.2%。为摆脱经济严重滑坡,政府提出了紧缩经济计划,结果引起社会一片谴责声,执政党联盟内一些党派强烈反对,军界也极为不满,甚至还引发了有70万人参加的大罢工,这就更加速了摇摇欲坠的内塔尼亚胡政府的倒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