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展望’99—宏观政策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11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展望’99—
  宏观政策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樊纲
  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回升的势头在近期内会保持下去。有利因素主要在于:1998年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1999年会继续发挥作用。事实上,由于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措施直到1998年下半年才开始落实,本身就要在1999年继续发挥作用;而政府财政性扩张政策的“乘数效应”,特别是对市场投资的带动作用,也要一定时间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但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仍面临以下两大问题的制约:第一,从国际环境看,出口需求仍不会好转,甚至会继续下降;第二,从国内市场看,当前存在的信贷萎缩,在最近的将来可能仍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国际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但我国的出口需求可能进一步下降
  1998年世界经济经历了进一步的动荡,特别是下半年随着俄罗斯债务危机的爆发,西方的一些大投资基金(“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发生了债务危机,暴露出这两年世界上所经历的并非什么局部地区的金融危机,而是存在一个建立在这些年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基础上的“全球金融大泡沫”;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等不过是这一金融大泡沫崩溃的一些环节(但是其薄弱环节)。这一金融大泡沫的崩溃,揭示出了在我们面前存在着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可能性。
  不过,最近几个月的事态发展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20世纪20年代有重大差别,除了世界经济结构的改变外,各国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能力有了大大的改善。面对大规模金融崩溃、信贷紧缩、通货紧缩的危险,美联储及发达国家的宏观决策当局及时地采取了“拯救”破产银行、连续突然降低利率等措施,进行“托市”。而且,就美国经济目前的状况而言,基准利率水平仍高达4.75%,又存在财政结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大有可操作的余地。欧洲国家也在欧洲货币联盟的框架内及时地协调了货币政策,加上即将到来的“欧元效应”,也有较强的能力来应付危机。因此,现在看来,只要占世界经济60%以上的欧美经济不陷入萧条,全球性大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1999年我国外部经济条件看来仍不会出现好转,甚至比1998年的形势还要更糟一点。这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趋势:
  ——欧美经济不会出现严重衰退,但人们普遍预测其1999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有所下降,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自然会相应有所下降。而且,由于美国等国贸易赤字加大,对我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也会加强,使我们的出口更难增长。
  ——根据目前的预测,受危机打击严重的亚洲各国1999年仍不会出现经济的明显增长(最乐观的预测是1%以下的正增长),虽然经济水平下降的幅度会有所缩小,它们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也不可能增加,甚至还会进一步下降。
  ——亚洲各国虽然经济还未出现全面增长,但如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由于货币贬值的效果逐步显现,出口已开始有了较大的增长,1999年这一趋势将继续有所扩大。于是,从1997年人们就开始谈论的“货币贬值导致竞争力提高”的潜在能力开始显现,这会在“第三方市场”上对我国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
  总之,1999年我国可能面临的是进一步下降的出口需求。
  社会投资不足是制约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不良债务比率过高,导致各种金融机构不得不将压缩坏债作为首要目标,从体制上进一步导致“银行惜贷”、通货紧缩。
  就去年1—11月的情况而言,银行贷款余额的增长率为17%,略高于1997年同期的16.7%,但仍大大低于1996年的21.2%和1995年的24.1%。如果扣除大量增加的对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贷款,1998年贷款总额的增长率可以说是下降的,也就是说“信贷萎缩”的情况比上一年又恶化了。这是解释1998年非国有中小企业投资几乎没有增长、市场仍不活跃的一个重要因素。
  需要明确的是,从国内经济来看,1998年经济增长仍不活跃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所谓的“消费需求不足”,而是因信贷萎缩而导致的社会(民间)投资需求不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不增加,消费难以增加。增加一些“消费信贷”当然会起一些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况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情况看,实际增长率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为此,我们需要着重对信贷萎缩的现象进行一些分析。
  1999:短期内宏观政策应继续保持扩张的态势
  1998年的宏观经济发展,进一步暴露出了我们经济中存在的体制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使经济增长有一稳定的基础,当然要求我们加大改革力度,包括积极鼓励非国有中小银行业的发展。但是毕竟,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包括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都是件只能在相当长时期才能奏效的事情。正因如此,我们可能只得在1999年面对信贷萎缩这个现实思考宏观经济对策,假定它一时还不可能从体制上根本解决,而只能依靠宏观经济政策来抵消其影响,达到保持经济增长的目的。
  1999年政府应继续保持扩张性的宏观政策。除了应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外,若到年中市场投资仍不见明显增长,可考虑进一步运用财政政策或“准财政政策”以扩大公共投资。
  在财政政策方面,1999年还应注意不使税收扩大。按税法该征税的一定要征,但一定不能再多征,更不能搞“事前征税”。
  1999年应继续在经济增长中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特别是那些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改革与调整。这包括:
  加快发展非国有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加强对其监管。
  加快住房改革,开放住房二级市场。
  加速中小城镇建设,扩大需求,加快农民进城、就业转移、收入增加的过程。
  在着手发展科技产业的同时,继续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提高就业、提高收入,加快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速度。没有就业的提高和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的提高只能是空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