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会见开荒的莫斯科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1-28
第4版()
专栏:

会见开荒的莫斯科人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李何
一月十五日我会见了志愿参加开垦荒地的莫斯科人和从垦区回来休假的人们。会见是在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莫斯科市委会——莫斯科青年团总部举行的。当然,邀请所有的志愿开荒者和所有的休假者来参加是不可能的,因为志愿开荒者的人数有七千人,休假的也有这么多。在这里会见的一共只有十五个人。所有的青年都身体健壮、生气勃勃。市委会的同志建议我直接和他们谈谈我所感到兴趣的问题。
我向一个看起来像是到过荒地的青年走去,这个人名叫弗拉季米尔·伊万诺维奇·库兹雅金,他过去在莫斯科市机关里工作。
我向他说:“我看你像是到过荒地的人。看你满脸风霜,两手又粗又硬,你的神情已经不像是莫斯科人,你像是个外地人了。你看看吧,你会惊奇吧。”
他没有反驳我的话。
我请他谈谈自己。
“我是一九五四年第一批到荒地上去的。”库兹雅金说。
“你为什么参加开荒的?”我问。
“我认为那里是为改善我们人民生活进行斗争的主要地区。我们从红色近卫军区来的两百个人,像平常为了共同目的团结在一起的人们一样,很快就熟起来了,而且很快就成了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到了荒地,在一个上面写着“‘红色近卫军’国营农场”字样的小木牌附近下了车。一些人立刻去看第二天就要开到田里去的拖拉机,另外一些人则带上盖房子所必需的建筑材料开始去工作了。我们在一个半月中建筑了二十六栋芬兰式的小屋子,翻耕了近两万公顷的生荒地。以后又盖了学校、医院、俱乐部,甚至还有接待客人的旅馆,现在我们想开辟一个大花园。我每月的工资至少在九百到一千三百卢布之间。”
“你们休息得好吗?”我关心地问道。
“说老实话,我们一点也不寂寞。我们有管弦乐队,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和一些业余艺术小组。”
这个莫斯科人那样热情地同我谈起了他所喜欢的哈萨克草原。
一对青年夫妇——华西里·杜阿里金和瓦里金娜·卡里金娜——离开所有的人独自坐在一旁。我走过去问他们:“请问,你们是在什么地方结婚的呢?”
“在莫斯科,我们决定了要去开荒,就写了两个申请书,一个申请书送到青年团的区委会,要求派往荒地上去。另一个申请书送往户籍登记局……。”
我要求他们稍稍谈谈自己。
“以前我们在‘无产阶级劳动’工厂工作,我是调度工人小组的组长,而我的妻子则是一个看管自动机的女工。我在这个工厂里每月的收入近一千五百卢布,在生荒地上我可以拿到较多的工资,每月近三千卢布,而我的妻子则可以拿到一千卢布。”华西里·杜阿里金说。
“我们每月的伙食费只需五百到六百卢布,我们有自己的菜园,有自己种的马铃薯、白菜、黄瓜,甚至还有乳牛、母鸡和别的一些家禽。我们准备买一部“ΓA3—69”小轿车。”
这段话是他的妻子,这位头发淡黄、面孔很白的女子告诉我的。表面看来,她似乎有点瘦,但可以看得出她是富有精力的。而他的丈夫同她是一个明显的对比,他的肩膀非常宽,面部表情很严肃,显然是已经习惯于不慌不忙地、有条不紊地去进行一切工作了。他在谈话时也像开拖拉机一样,虽则慢但却很沉着。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他驾驶着翻耕生荒地的拖拉机的样子。
在这对青年夫妇旁边站着的是从“红色无产者”工厂来的一对朋友:翻砂工人工作队长、二十四岁的米哈依尔·叶罗辛和他的工作队队员、十九岁的谢林·阿纳托里。谢林是一个皮肤带点红褐色的少年。队长说,他们工作队里去年已有三个人去参加开荒了,今年还有三个人要去。
“你们想到哪儿去呢?”我问。
“到阿尔泰的新国营农场去。”他们一齐回答说。
看着他们的样子就会相信,生荒地是会屈服于这些乍看起来还是年轻的小孩子们的手下的。
“要去的人决不只是我们,”队长自豪地说,
“我们工厂已经有二百人申请去开荒了。”
他们旁边站着一个生气勃勃的青年人,这个人留着短发,面部表情非常活泼,并且有点喜欢吵嚷。我和他认识了,他姓维诺格拉多夫,名叫德米特里,是一九五三年第二批到荒地去的,他当时要求到阿尔泰边疆区去,是因为他曾在那一带地区的军队中做过航空机械士。他说:
“现在我在为十二个集体农庄服务的‘雅申斯基’机器拖拉机站做拖拉机手。工作定额是在每十小时工作时间完成耕五点四公顷生荒地或六点四公顷熟地的任务,算为五个劳动日。我共得到了五百个劳动日。而每一个劳动日的报酬是七个卢布和三公斤粮食。第一次我耕的犁沟才有意思呢,都是弯弯曲曲的。可是第二次、第三次就已经好得多了。收获的时候要困难得多,因为雨特别多。一天之中我们只能收割三公顷或四公顷,后来天气好起来,我们还是全部完成了计划。我们的收成很好,一公顷生荒地收二十公担,一公顷熟地收十五公担。”
这儿还有一对女朋友:一个现在就要走了,她是玛丽亚·阿加弗诺娃;而另外一个是科拉娃·雅库波娃,她说,春天,她的“年轻人”退伍回来,他们就一同到荒地去。
所有表示志愿去开垦荒地的人,都答应在那里要工作得和在莫斯科一样地好。他们的莫斯科朋友经常关怀他们。例如,工艺学校的同学给开荒的人制造了二万件以上的各种工具。加里宁区机器制造工厂的青年工人,用自己的力量修理了一部钻孔镟床和一部刨床,并且把它们从莫斯科送到阿科莫棱斯克州的国营农场。机械工厂的共青团组织送去了三箱子备用零件,第一轴承工厂、斯大林汽车工厂和其他许多企业的青年团员都积极帮助开荒的人。莫斯科人给开垦地区送去了几十万册书,几百具乐器,几百张留声机唱片。现在从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送到开垦地区去的礼物共计值二百万卢布。
去执行党所提出的开垦三千万公顷荒地这一任务的,有七千名莫斯科人,还有一万五千名乌克兰人,同样数目的白俄罗斯人,一万一千名库班人,一千五百名列宁格勒人,以及从苏联的其他各共和国和城市来的几万名男女青年。在这支开荒大军面前,在党的意志的热烈的执行者的面前,荒地是一定会屈服的;它将会生产出那么多的粮食,满足苏联居民的一切需要,满足畜牧业的需要。为了输出和建立必要的储备,苏联人民是需要这许多粮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