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从形式看民主——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述评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8
第2版(要闻)
专栏:

  从形式看民主
  ——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述评之一
  本报记者 王金海 马利
  北京三月,春光融融。
  迎着春风,3月7日下午,200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再次步入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在这里举行第一次大会发言。
  董辅礽、薛昭鋆等9名委员,先后登上参政议政的讲坛,坦陈己见,畅所欲言;建言立论,献计献策。
  坦诚、实在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继承传统发扬民主
  大会发言,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是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和政协大会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党和政府迅速、直接地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有效形式。
  人民政协已经走过了将近50年的光辉历程,从她诞生之日起,就设立了大会发言这一民主形式,成为人民政协的光荣传统。由于十年浩劫,这一传统被迫中断。当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自倡导恢复了这一民主形式。自那时起,大会发言一次比一次踊跃,质量一次比一次提高。
  九届全国政协继承历届政协的优良传统,把这项工作作为发扬民主的重要环节。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明确提出三项要求:第一,政协的大会发言是重要的民主形式,不仅要保留,而且要加强,以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第二,选择大会口头发言材料,要考虑平衡各方面的关系,更要讲究水平的高低;第三,大会发言要提早做准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力求言之有物。全国政协专门制定了《大会口头发言入选办法》,使这一民主形式向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精心准备注重质量
  能够在数百份大会发言材料中选择出几十份材料作为口头发言,每一位发言的委员都深感责任重大。
  代表农工党中央发言的宋金升委员告诉记者:“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一发生,农工党就开始关注其对我国将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发挥优势,号召大家要有预见性地研究防范和化解我国金融风险的问题。这次提交的发言稿,就是我们大量搜集材料,坚持长期调研的结果。”
  经济学家萧灼基委员对记者说:“我的发言是关于保障金融安全的建议,这是我的老本行,有许多话要讲。但大会规定15分钟,我务必做到‘精益求精’。”
  由此可见,政协委员的每一篇大会发言,都饱含着他们辛勤的汗水,体现着他们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
  围绕大局建言献策
  经过精心准备、精心挑选的大会发言,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紧紧围绕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建言献策。
  中共中央曾经发出《通知》指出:“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要在决策之前在政协进行协商。”中共中央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把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纳入了国家和地方的决策程序。一个时期以来,凡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共中央都要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同商国是,共谋良策,还经常到政协通报情况、听取意见。
  在这次大会发言中,著名经济学家董辅礽委员的发言引人注目。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增加三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发言,是紧紧结合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内容,围绕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方针,在出口、投资、消费三个方面都提出了建议,但愿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就业问题是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而且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问题。薛昭鋆委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问题的建议。委员们认为这一建议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切实可行,希望能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政协的大会发言看似一种程序,但它对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这一辩证关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履行程序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是有一些‘麻烦’,但它是民主权利的体现;履行程序也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添了一些小‘麻烦’,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导致的大‘麻烦’。”
  人民政协的大会发言,一种独特的形式,推动着民主建设的进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