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也说“人走茶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议论风生

  也说“人走茶凉”
  陈鹏
  常听到有人感慨:“人走茶凉”,特别是一些退休或调任的领导干部。“人一走,茶就凉”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毋须再去解释,但细究来“人一走,茶就凉”的原因倒是值得说道一番。
  慑于权贵,点头哈腰,献媚取宠的势利小人固然有,他们在领导在位时百般讨好,假其权名而取己之利,而一旦领导不在位时自然会阴阳变调、上下颠倒。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这样“上乘”表现的毕竟只是少数,情义两字在五千年文化渊源不断的中华大地上、在十多亿中华儿女的心坎里还是烙着深深的印记的。因此,对一些领导干部来说,既让势利小人不再“演戏”,也使广大群众对其有所认识,就不能不从自身找找原因了。
  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领导干部在任时,如何行政、如何处事、如何对待百姓疾苦,可以瞒得住别人,但瞒不住“天地间的那杆秤”———老百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谓是民心如镜,不沾纤尘。那些“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人,别人对他的爱戴可能是他离任后甚至死后才得到,但那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心中,那碗群众心中的“茶”,永远是滚烫的。而在位时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以为利用权势可以唯我独尊,工作上碌碌无为,对群众刚愎自用……在位时,群众敢怒不敢言,离任后这样的人被背后“戳脊梁骨”,也就成了必然。
  有古诗云:“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个人只要于己修身立德而外勤于奉献,即便权再小、官再卑,有了品德的支撑,就无须担忧茶“凉”与茶“热”的问题;既要损公利己,又要名利双收,这样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百姓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形象,相信不再有“人走茶凉”的感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