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澳门街头见老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澳门街头见老乡
  本报记者 王荣久
  澳门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到澳门的700多万旅客中,75%来自祖国内地和香港。香港自不必说,一直是澳门的主要客源地,而祖国内地成为澳门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地之一,这个变化令人瞩目。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澳门到处可以遇见来自内地的游客。有几次记者还为他们作向导,一路上聊的尽是关于祖国内地的变化、旅游观感。每每听到这些,心里总是涌上一股自豪感。
  过去,中国内地人只能在自己的家乡,接待和“观赏”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多少人心里想过:什么时候咱中国内地的普通百姓也能自费到外国、到咱们自己的港澳台地区看一看、游一游呢?这个想法,现在实现了。近日,记者在澳门街头,在澳门港澳码头和珠海拱北关口,看到了这个活生生的现实,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曾几何时,中国内地人出国出境,大都是公事公费,除了少数自费留学生外,中国人把这看成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谁谁出去了!”这会成为左邻右舍的大新闻。政府和社会团体中的涉外部门是令人羡慕的。这些人员的家里都有“几大件”。为了这“几大件”,他们在外要省吃俭用,有谁知道风光外表的内里苦衷呢。
  现在,情况大不同了。在澳门的港澳码头,川流不息的出关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祖国内地的旅游团成员。他们多数是自费“新马泰”三地游,外加上香港、澳门。在这里,讲广州话的人很多,讲上海话的、北京话的、山东话的、东北话的等等也大有人在,可谓“来自五湖四海”。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此情此景,能不激动吗?我们的同胞,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人,今天也能自费风风光光地走向世界了。而且,中国内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争取的旅游客源地。中国内地的自费旅游者在外的消费水平也令当地人咋舌。这个令人骄傲的变化在不声不响中发生了;这个变化从一个重要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它在世界上的影响比发什么声明都管用。
  在澳门港澳码头,记者循声找到了刚刚抵达的来自哈尔滨的一个旅游团。当他们得知在澳门遇到了老乡时,那个热情劲就甭提了。穿着入时、微胖的李女士,人正值中年。她快人快语地对记者说:“老乡,咱家乡的人现在出去旅游的可多了。俄罗斯我都去过三次了。这次到南方看看那边啥样,也好有个比较。”说到这一趟要多少钱,她轻松地说:“不就万把块钱吗,没啥!”后来,我了解到,他们一行28人,有一半是下岗再就业的职工。人们常说,下岗意味着人生新的旅程的开始;“路,真的就在脚下”。从这个旅游团的组成,印证了上面的说法。
  在珠海拱北关口,记者特意询问了好几位内地旅游者,在境外,在去过的国家,在港澳,都买了些什么东西。一位上海人说:“说实在的,现在我们上海什么都有,而且价格便宜。这次出去,买得最多的是小纪念品,多是为了送亲戚朋友。女士们多买衣服,可真正满意的不多,主要是为了纪念,去了一个地方,总要留下点什么。最多的要数照相和摄像。你看,人人都有照相机,有摄像机的也不少。”
  当然,现在自费出境旅游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比率还很小,所去的基本上还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但我敢说,这个比率正在与日俱增,用不了多久,在世界其他地区一定会踏遍中国自费旅游者的足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