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科技女杰贡献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1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科技女杰贡献多
  李学江
  从全球范围看,我们可以说,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从飞机的初次离地到人类登陆月球,从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到原子弹的爆炸和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从DNA的发现到克隆羊的诞生,从电视的普及到电脑能与人类对弈……这一切辉煌的成就应归功于谁?要归功于那些孜孜以求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从莱特兄弟到爱因斯坦;从杨振宁、李政道到朱棣文与崔琦们。但我们不可忘记的是,在这璀璨的科学星空中,有不少女性英杰,假若没有她们的贡献,科学的天空将失却许多光芒,人类发展的步伐亦将减缓许多。
  在女性的半边天空中,最光辉灿烂的星斗是居里夫人。不久前是她发现并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为此她在190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因提炼出金属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唯一在两个学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可敬之处在于她的刻苦与执着:为提取出那克镭盐,她牺牲了自己的如花年华,长年累月地在一个简陋的棚子底下,在烟熏火烤之中一锅一锅地搅拌沥青矿渣;她的高尚之处更在于不为名缰利锁所困:为让全世界共享这一成果,她拒绝将自己的发明进行专利登记以从中获利,她一生得过10多项奖章和奖金,但她都视若粪土,不为所累。爱因斯坦曾评价说:“在世界所有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继居里夫人之后的第二颗耀眼之星是奥地利犹太人莉萨·迈特纳。她先是相继发现了镤、钍、锕等放射性元素和β射线的性质,并于1938年与奥托·哈恩合作,首次进行了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她发表于1939年的那篇科学论文阐释了核裂变现象,并精确地计算出一个铀原子核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同量TNT炸药的2000万倍。与居里夫人类似的是,这位科学家当初竟也是在木工车间进行实验的,因为当时柏林化学研究院拒绝接受女性;1938年在纳粹迫害下,她最终不得不从德国逃往瑞典。她的实验和发现使原子弹武器的生产成为可能,但这位满怀正义感的和平主义者拒绝加入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并希望美国的实验归于失败。为此,她的合作者奥托·哈恩于1944年独得诺贝尔化学奖。而这位真正的英雄却被排除在外。
  一提起DNA(脱氧核糖核酸),人们立即想到的是詹姆士·沃森、弗朗西斯·柯瑞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3位因对DNA结构的研究而于1962年共享了诺贝尔奖。但评奖者有意无意地遗漏了作出了同样重要贡献的第四位科学家,那就是罗莎林德·富兰克林。当年在伦敦国王学院主持研究工作的沃森性别歧视意识严重,直到70年代他还拒绝带女性博士生,不幸的是富兰克林正是在他手下从事DNA研究。尽管她早于1953年就已发表了带有突破性的关于DNA结构研究的论文,可还是不被允许出席任何关于DNA研究的学术会议,她发表学术成果的机会几被剥夺。后来这位女科学家在遗传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但遗憾的是,1962年的诺贝尔奖却有意忽略她在DNA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具有突破性的重大贡献,原因是她早已于4年前离开人间。
  巴巴拉·麦克林托克也同样因是女性而曾被康奈尔大学植物系拒之门外。但她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坚韧不拔地在长岛的玉米田里从事遗传研究,终于发现并解释了“跳跃基因”的存在,即基因并不总是严格地呈线性排列。这一发现对遗传基因的研究具有革命意义,终于在1983年获得承认,她也获得诺贝尔奖。
  对女性来说,从事科研、追求真理不仅需要才华和毅力,更需要勇气和顽强。50年代,正当杀虫剂滴滴涕(DDT)之类在美国和全世界风行,并被吹成“万应农药”之际,1962年在美国农业和野生中心工作的雷切尔·卡森却突然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一鸣惊人地指出了农药的无节制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也指出了世界资源的有限性。这对靠农药暴发起来的化工厂(美国仅1962年一年DDT的销售额就达5亿美元)不啻是当头棒喝。它们恼羞成怒,立即对她发起一场强大的诽谤运动,试图迫她闭嘴屈服,收回宣言。但这位女性坚持真理,拒不退缩,直至1964年死于癌症。正是她的不屈不挠,唤醒了人们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现代意识。
  以上数例只不过是本世纪巾帼之林的荦荦大者,其他如英国发现脉冲星的罗斯林·贝尔,为喷气机非连续性自动控制系统奠定理论基础的德国女科学家费卢杰·卢茨,为电脑自动编写程序作出重要贡献的美国唯一的女海军少将格雷斯·霍珀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如果没有这些女中豪杰们的独特贡献,原子能难以开发,喷气机难以上天,计算机难以普及,克隆羊难以面世,我们的社会生活将远没有今天这么轻松、这么亮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