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相马”与“赛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1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相马”与“赛马”
  刘占锋
  人才,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人才如何得来,是靠“伯乐相马”,还是通过“赛马”去发现?这看似一个选人方式问题,实则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广开进贤之路”,使人才大量涌现,去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性问题。
  “伯乐相马”的故事,赞美了历代开明君主和社会贤达的知人善任。在今天看来,它虽具有封建主义色彩,但“伯乐”作为一种知人善任的个人品格,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我国历史上许多贤达慧眼识英才,对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更是以无产阶级的坦荡胸怀,发现、选拔和任用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与建设人才,为共和国的建立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当然也不可否认,如果把“伯乐相马”作为选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或机制来看,在今天就显得狭隘和落后了。因为它归根到底体现的还是“人治”原则,本质上是长官意志在选人用人上的一种表现。只有“相马”者具备了大公无私的品格,精通各个专业的知识,同时又能真正礼贤下士,才能“相”出一些真正的“千里马”来。不然,那将很可能因自身素质或眼光的不同,或以其“个大色好”荐之,或以其“温柔伏贴”荐之。如果真的这样,危及国家、祸及民族恐怕并非戏言。
  因此,“伯乐相马”的选才方式,作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化程度很低等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社会化程度大为提高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拒绝任何封建的、落后的、狭隘的运作机制,其中当然也包括选人用人机制。市场经济的公开性、开放性和法制化特征,决定了选人用人机制必须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用“公开赛马”的方式,使“千里马”通过竞争“上岗”。这样,有了公众的广泛参与和“上岗”程序的公开、透明,任人唯亲、跑官卖官的消极腐败现象,人事管理上的“部门所有”、近亲繁殖和论资排辈、迁就照顾,人才选用标准上的不确定性和操作上的随意性等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马”与“赛马”,看似一字之差,本质上却是选用人才制度的一次革命。它之所以是革命,就是因为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陈旧的观念、落后的体制和部分人的某些既得利益。然而,这种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所当然要顺应这个潮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已向全党发出了“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的号召,而改“相马”为“赛马”,应当是“加快干部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改“相马”为“赛马”是需要勇气的。这不仅要舍得“割”去既得利益,而且还要勇于同“旧”的用人观念作斗争。正如邓小平所说:“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只要我们树立了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相衔接的新思想、新观念,形成用错人是过,该用不用、埋没人才也是过的社会氛围,同时辅之以明确而完备的“赛马”规则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那么,形成一个人才辈出、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也就指日可待,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也就一定能够更加生气勃勃地推向二十一世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