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1
第9版(理论)
专栏:

  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
  王冰 成金华
  人口老龄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并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反映,它会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产生一系列影响。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才能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及时调整好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使其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相适应,消除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各种负效应,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量
  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的,因而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种种经济问题能够在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条件下逐步得到解决。我国由于过去一度缺乏生育控制,相应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又比较缓慢,因而人口老龄化是在社会经济正在起飞的情况下超前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必须在人口老龄化高峰阶段到来之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改变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状况。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使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由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如生活保障、医疗、保健、老年人公共设施等才能顺利解决,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和老年人口群体利益的统一,兼顾公平与效率。反之,如果没有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就难以处理好社会整体利益与老年人口利益的问题,要么重视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老年人口群体利益,要么重视老年人口群体利益而牺牲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严重失衡,难以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运行,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战略性措施。目前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改革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其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乡所有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与服务社会化的老年保障体系。
  扩大老年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仅要建立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还要建立各种非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不仅要建立城镇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还要为广大农民建立养老保障制度。
  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层次的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国家、企业或集体、家庭及个人的积极性,各方面共同承担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有条件的企业、集体和个人,还可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使劳动者退休后有较高的保障水平。中华民族有尊敬老人、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建立社会化养老同家庭和自养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发展的方向。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这样做可以扬长补短,既利用了社会统筹的互济功能,又形成了能调动个人、企业或集体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也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积极发展老年社会福利和老年社会服务事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应制定出中期和长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老年人社会服务事业发展计划,逐渐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老年人社会服务制度。
  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老人都是依靠家庭照料生活,在家里度过晚年。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而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的危机日益严重。有的子女既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又要抚养小孩,照料老人已力不从心;有的老人无子女在家。家庭养老危机,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在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应该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如兴办多种形式的养老院、老年人之家、托老所、老年人社区服务站等。上海市把上百所废弃的街道幼儿园办成了托老所,深受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欢迎。
  统筹管理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机构的各个部门,因而必须对人口老龄化中各种具体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如果由各个部门自行处理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问题,各个部门难免从本部门的角度来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采取自己认为合理的措施,但许多措施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却不一定合理,甚至还可能引发更多、更大的矛盾。而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采取的许多措施,对某些部门的利益又会有一定的影响。只有统筹管理人口老龄化引起的各种问题,才能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