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赵家山上听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1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赵家山上听心声
  本报记者 阎晓明
  到赵家山之前,我问山西省政协主席郭裕怀,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赵家山这样的地方会有什么反响?郭裕怀笑笑说“你用年轻人的眼光去感受吧,你感受到的未必现在能想得到”。
  20年前,时任离石县委书记的郭裕怀蹲点坪上乡赵家山。赵家山农民对改变大锅饭的热情和勇气坚定了他改革的信心,实行了分田到户的大包干责任制,从而使赵家山成为山西率先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村大队”。赵家山的变革在整个山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推动了山西大包干责任制的开展。
  这是一个春天的气息已经时隐时现的上午。一个小山村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这在我的记忆中还是第一次。男女老少把教室挤得满满当当,还有相当多的人站在场院里。老支书薛生章回忆起了当年被调查的情景。他拉着郭裕怀的手说:“你记不记得,当时不让你出面了,你还动员村里的干部农民和调查组辩论?”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起来。
  “分了地总是怕变”,农民薛保忠接上了话。他准备投资修一条蓄水大坝,受益面积大约40亩左右,可是一直不敢干,他说“我怕政策变。大政策不变,小政策变”。“现在不怕了”,薛绳润———当年被称为狂热的大包干分子激动地站起来。“1994年二轮承包那是安神定心丸。十五届三中全会后,把承包写到了法律里,这是长效安神定心丸。”他说:“不过,再好的政策也得看干部。当年赵家山如果没有郭书记这样的干部,哪能变得那么快。”
  村支书薛还顺介绍,改革开放20年,赵家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重点发展了玉米和红枣的种植,1997年底,玉米面积达到600多亩,产量达到20万公斤;枣树面积达到530亩,产量7万多公斤,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世世代代束缚在土地上的赵家山人也开始离开土地,有的走出了大山,有40多人外出务工。20年中全村培养出大中专学生18名,全村没有一个辍学儿童。今天赵家山的发展最缺的是什么呢?
  “思想解放”。薛绳润说,“现在,有先富的,有后富的,也有不富的。不富的除了老弱病残大多是思想不解放的人。如何解放农民的思想?我的体会就是一句话:‘围绕核心高举旗,坚持三个有利于’”。他的话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听着赵家山人朴实的心声,对赵家山的感受渐渐清晰了———那就是,只要我们在政治上尊重农民当家作主,经济上尊重农民的选择,就一定能激发出他们无限的创造力。从这点上看,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多么深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