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中国连环画百年回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2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笔墨春秋

  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
  ——中国连环画百年回述
  吴士余
  连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部分。它的雏形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但它以画本形式广为流传,在中国文化史和美术出版史上留下足迹,则开启于近代绣像绘画。它自成型、衍变及发展,有百余年的历史。
  清同治末年,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出版业便盛行起绣像绘画,由此开了连环画的先河。1916年,上海《潮报》率先将刊登于报纸的故事绘画印成十四开本通俗读物出版。鉴于连环画本要以形象演示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须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场景、道具指绘的真实,人物形象的造型和动作细节,出版人便将当时最能吸引市民的连台本戏移植到连环画本中。编绘者采用上文下图,叙述人物命运与故事,创造了连环画的基本表达形式。三十年代,有声电影进入上海,为迎合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口味,出版商又别出心裁,改用人物吐出“口白”以对白直述故事,让读者更直接融入对画面的理解和欣赏,上文下图以及人物“口白”式的文本,几乎成了半个世纪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基本形式。
  中国连环画自五十年代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其一,大批新连环画家的加盟,使当代连环画事业获得了生机。二十年代,上海从事连环画的专业画家不足十人。三十年代也仅数十人。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百余名家加盟,以后更有大量自连环画步入中国画坛的后起青年画家,并以绘画艺术风格的多样各异而使连环画界流派纷呈。在当代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丹青名家刘海粟、吴湖帆、关良、陆俨少、谢之光等也先后为连环画本作封面画。其二,连环画改变了以往松散性的私人作坊式生产,纳入了现代出版业的规范制作和选题策划,由此,连环画的编创、制作出版步入了新阶段。其三,注重连环画脚本的文学编创。经文学脚本编创的连环画本将原著中各相关情节,围绕某一中心事件或人物进行新的选择、组合,通过一幅幅独立画面重新表述,这是连环画本的一次新的创造,也是中国连环画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以其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脱俗而登大雅之堂。它不仅是普及面最广的大众读物,更是美术爱好者玩赏的艺术收藏品。中国连环画本的文化含金量也因此得到提升。长篇连环画本《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岩》,以及短篇连环画本《胆剑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药》、《屈原》、《白毛女》等,堪称中国连环画本之经典,其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甚至不亚于文学原著。
  中国连环画是一门观赏性较强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经典画本(包括长篇、短篇)呈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和美术家的不同风格。有的作品保持了中国唐宋以来工笔人物画和白描线条画的精髓,有的继承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统技术,有的将近代木刻版画和当代钢笔绘画艺术引进了连环画。它们是中国连环画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反映中国连环画艺术成就的精品。
  纵观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史,毋庸置疑,它虽说是面向大众的普及画本,然而它也是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绘画史和美术出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