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待放荷花沐春风——两会代表委员谈澳门回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4
第1版(要闻)
专栏:两会聚焦

  待放荷花沐春风
  ——两会代表委员谈澳门回归
  本报记者 姚小敏 赵京安 张翼鹏
  天安门广场东侧。高大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的数字不停地跳动。
  “记不清是第几次站在这块牌下了。”澳门委员梁仲虬每次来京,无论多忙,总要到天安门广场参观一趟。“站在这里,仿佛可以聆听到历史前进的强劲足音。”
  1999年,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于澳门回归的那一时刻。于是,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又多了一道话题。
  金瓯无缺慰先辈
  “澳门回归祖国,将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江主席3月4日铿锵有力的讲话激励着与会人员。
  亲耳聆听江主席讲话的吴福委员说,感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他说,收回澳门,是中华民族几个世纪的期盼。
  历史作证:澳门是被葡人逐步占领的。从1514年葡人首次在广东珠江口屯门岛登陆,至1910年武装攻占路环全岛,前后延续396年。“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爱国志士秋瑾的诗句,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共同誓言。
  在葡人对澳门的逐步占领中,始终伴随着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反吞食、反占领的斗争。正如李成俊委员所言,澳门问题,是与中国国势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委员们认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祖国的日益强大,没有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谈何容易!
  澳门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第二站,前有香港,后有台湾,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站。
  代表、委员认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将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产生示范和推动作用。
  轻舟已过万重山
  又是一年春草碧。历经11个寒暑的过渡期,澳门迎来了回归前的最后一个春天。何厚铧代表说,虽然目前澳门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历史遗留和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澳门的总体形势继续朝着平稳过渡的方向发展。顺利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马万祺委员则以诗人的语言来描述澳门回归的历史进程。
  去年5月,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标志着筹组澳门特区的工作正式启动。身兼澳门特区筹委会副秘书长的贺定一委员说,10个月来,筹委会委员们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责任感,认真研究同回归相关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对筹委会的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和方案。迄今,筹委会已举行六次全会和30多次小组会,形成了10多份重要的建议、决定和意见。
  为了澳门顺利回归,为了祖国统一大业,筹委会委员们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在澳门小组讨论会上,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委员指出,目前,公务员本地化、法律本地化和中文官方地位即所谓“三大问题”的解决程度与平稳过渡的客观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取得相当进展。与此同时,中葡正就政权交接仪式、驻军安排、资产移交、档案移交等问题进一步磋商。
  下月初,筹委会委员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选出推委会委员。预计5月份,推委会将选出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杨秀雯代表说,这是澳门历史上的第一次。
  映日荷花别样红
  3月9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几位澳门委员接受内地记者采访。记者问:“当前澳门人的心态怎样?”
  “盼回归啊!”梁仲虬委员脱口而出。
  李康委员说,不久前举行的澳门特区首届政府推选委员会报名工作,居民反响热烈,报名踊跃。参与精神令人感动,令人鼓舞,让我们感到了澳门的希望。
  何玉棠委员说,近年来澳门遇到一些困难,经济徘徊和治安不靖尤其令人担忧。为了迎接澳门回归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一方面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以及中葡双方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靠澳门人自身的努力。这次各界人士踊跃报名,正说明了澳门同胞对前途充满信心。
  信心源自何处?因为有祖国作强大后盾,有香港回归的成功范例。唐星樵代表说,“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澳门来讲就是活生生的范例。香港的今天就是澳门的明天。
  河南代表肖红与澳门有一份特殊的情缘。当回归倒计时钟走完最后一秒,澳门将飘扬起他参与设计的区旗,高悬起他参与设计的区徽。肖红说:“澳门即将回到祖国怀抱,心情比别人更加激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澳门的未来必将像区旗区徽上盛开的荷花一样繁荣、绚丽、灿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