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打胜新时期“辽沈战役”——辽宁代表话国企改革与脱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5
第2版(两会专版)
专栏:

  打胜新时期“辽沈战役”
  ——辽宁代表话国企改革与脱困
  本报记者 董建勤 新华社记者 张非非 鹿永建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三年脱困”,全国看东北,东北看辽宁。连日来,记者就这一话题采访了辽宁团的众多代表,所见所闻,备受鼓舞。
  辽宁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占全国1/10,国有资产总额居全国首位,国有企业所遇的困难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辽宁省把实行主辅分离、下岗分流和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288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54%步入良性循环、38%开始解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从总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王福成代表说,受亚洲金融危机、成品油走私及特大洪水的影响,1998年企业是30多年来最困难的一年,收入减少27亿元,但经过打击走私和我们的努力,最终实现税、利、费全年上缴27亿元、盈利3000多万元。
  全省总计有332万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成为重中之重,压力很大。辽宁省想方设法通过企业自身的改革,大力发展一、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及高新技术产业等途径来开辟更多的就业机会,摸索了诸如“创建无失业居委会”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仅1998年全省就有48.1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54万人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省委书记闻世震代表说:“观念一变思路宽,思路一宽天地变。要进一步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树立市场、发展和创新的观念。”1997年辽宁制定了《辽宁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实施方案》和15个配套文件,确定了三年内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与脱困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方向目标和改革措施,明确实行省长、市长、厅(局)长和企业经营者的目标责任制。
  沈阳飞机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焕刚代表等认为,搞活国企的关键是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中。这家企业在内部模拟市场核算,实行层层互保承包经营,销售收入年年递增。
  关键在人。辽宁注重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经营亏损的企业领导实行一年黄牌警告、二年就地免职,不得异地作官。铁岭市市长姚辉、葫芦岛市市长张东生等代表认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生死攸关,“没有管不好的企业,只有管不好的领导”,选出一个好班子,就能带出一支好队伍。
  因厂施策,对特殊问题给特定的政策。辽宁经贸委主任王华彬代表介绍说,各有关部门对现有大中型企业一户一户地进行分类研究,具体支持,对60户重点企业实行一厂一策,强调改革要减人增效,下岗分流须稳定,二者不能对立起来。
  采访中,辽宁代表们的普遍反映是:“挺难,但是有信心。”正如抚顺市市长周银校代表所说,面对机遇,发展只能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国家给多少优惠政策,给多少好处,调整思路才有出路。
  省长张国光代表坦言:“困难很大,潜力很大,希望很大。企业走向生机,充满活力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振奋精神,负重奋进,就会有光明的前途。”
  世纪之交的辽宁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被认为是一场和平年代的“辽沈战役”,全省众志成城,志在必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