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公丕祥代表建议——非义务教育产业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5
第2版(两会专版)
专栏:

  公丕祥代表建议——
  非义务教育产业化
  本报记者 龚永泉 田俊荣
  “要振兴教育,非义务教育要加速实行产业化!”44岁的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公丕祥代表快人快语。
  目前,教育中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公丕祥说,是相对缺乏的教育供给和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要求享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以江苏为例,从1996年起,高校每年扩招1万人,但高考录取率仍不到50%。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公丕祥认为,在各级政府依法加大对教育投入的情况下,让非义务教育加速实行产业化应是题中之义。这样,有助于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
  非义务教育实行产业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20年教育改革的发展已打下了雄厚的基础,高等学校向中央和省级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新体制过渡已取得进展。特别令人欣喜的是全社会教育投入的观念有了新的变化:从地方政府来讲,有的把教育投资视为基础设施投资;从群众来讲,不少家庭已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作了“预算”和“决算”。
  公丕祥说,非义务教育产业化切忌一哄而上,可在经济、教育较发达的地区先行试点,调动社会和民间的资金,建立开放、多元、富有活力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盘活、激活现有教育资产存量,力求发挥最大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