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万事开头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8版(体育)
专栏:

  3月6日晚上,身穿天津锦湖队17号球衣的俄罗斯姑娘柳德米拉·契拉科娃出现在全国排球联赛赛场上。对这位来自异国他乡的主攻手,对联赛中处于逆境的球队,乃至对中国排球改革来说,都面临着——
  万事开头难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契拉科娃是在第一局打到20∶23,主队落后时被教练员派上场的。她在4号位一记势大力沉的小斜线劈杀,落地开花,赢得天津人民体育馆内一片喝彩。大部分时间里,她只是站在替补队员的行列中,看台上不时响起“换老外”的呼声。前后总共出场不满一局,她施展强攻的机会不多,可能是教练员还不大放心;机会也不好,几次正碰上对方身高1米97的赵蕊蕊隔网恭候。
  3月2日上午,契拉科娃经过8个小时的空中旅程,从莫斯科飞到北京。乘车转赴天津后,稍事整理,便准备以训练作为适应时差的方式。通知3时训练,她提前15分钟走出租住的宾馆,以为门外的出租车是来接她去训练的,便一头坐了进去,在纸上画了一张排球网。似懂非懂的司机拉着她到比赛馆方才知错,又送回宾馆,原来是在训练馆里训练,急坏了按时来接她的队友。
  两天后,契拉科娃顺利通过了体能测试。训练场下,队友们习惯叫她的昵称“柳霞”;训练场上,主教练赵雪琪常常用刚学的俄语称赞她“好样的”。没扣几个球,柳霞便停下来,让翻译告诉二传手丁红莹,“中国球员喜欢近网进攻,我希望给我的球远一些,使我有调整线路的余地”。当队友抢上来接球时,她说:“不要这样,这个球应该由我来接。”从准备活动开始,柳霞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很快,柳霞就产生了自己的感觉:“这个球队打球的节奏比俄罗斯队快,我还不适应,但我喜欢这种节奏。”同样很快,赵雪琪就做出了评价:柳霞的气质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敬业精神值得天津女排队员们学习。
  柳霞生得长胳膊长腿,像许多欧洲球员一样,后排技术一般。但是,赵雪琪说,要比较全面准确了解一名运动员,没有一个月的时间不成。眼下,天津锦湖女排积分落后,保级前景不妙,的确非常需要一名得力的主攻手,但绝不想拿外籍球员当救世主。
  毕竟,这是中国排坛首位引进的外籍球员,人人注目。八一队虽然3∶0取胜,主教练林榆廷承认对对方阵容中出现的外援相当重视。赛程给柳霞只有七八轮十几场球的机会,大家都希望她能尽快表现出自己的实力。她没有想到一到中国就引来那么多记者采访,也不愿与队友分吃分住,更不曾想过自己的表现和这个排球改革有那么大的关系。
  钱是不能不提到的事情。为了顺利引进,锦湖集团按时使资金到位。“工资请你们代为保管,到时交给我的父母。”柳霞是来打球的,不是来淘金的。引进这样的外籍球员,是天津体育界的魄力,也是锦湖女排的幸事。怎样用好外籍球员,一切都在尝试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