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稳定也应讲可持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稳定也应讲可持续
  张黎洲
  二十年来,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必须维护和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就是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结合当前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来运用这条经验,就是要高度重视、悉心研究如何实现“可持续稳定”的大课题,真正做到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为什么要强调“可持续稳定”?主要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这是“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既是当今国际社会的重要潮流,也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战略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其根本目的是实现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此目的,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要顺利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稳定更是其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这是我们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取得的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存在着的诸多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维护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既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矛盾,也有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动较大,人们思想观念的冲突较多。如果不积极做好维护稳定的工作,就难以理顺关系、疏通情绪,还可能扩大矛盾、激化矛盾,以致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正因为如此,中央一直把“保持稳定”摆在重要地位。我们需要稳定,而且需要持续的稳定、长期的稳定,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持续的、长期的,因为种种社会矛盾的存在是持续的、长期的。可以说,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必须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我们强调“可持续稳定”,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
  所谓稳定,指的是社会政治发展的一种有序状态,它对于各种内外矛盾冲击具有较强的承受力。稳定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稳定中常常也包含着不稳定部分或孕育着不稳定因素。稳定的条件和不稳定的因素,相互矛盾,相互消长,又相互转化,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在我们国家,出现某些不稳定因素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促使矛盾向积极的有利的方面转化,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一定的“度”里,使之不致演化到失控的程度,并逐步加以抑制和消除,以实现“可持续稳定”。反之,如果听任不稳定因素发展甚至占了上风,社会政治稳定就会遭到破坏。如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样,我们要实现“可持续稳定”目标,也必须以正确的决策和综合的措施,努力去消除内部和外部、现实和潜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使我们国家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政治局面得以长期保持。要看到稳定与不稳定是社会发展的两种状态,只有不断消除不稳定因素,才能确保持续稳定。而这正是我们强调“可持续稳定”的意义所在。
  在稳定与不稳定的社会矛盾运动中,“可持续稳定”是不可能自然实现的,也决非轻而易举就可以达到的,它只能是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维护稳定工作的结果。“可持续稳定”是个纵向的概念,但影响稳定、破坏稳定的,却经常有横向的原因,因此,着眼于纵向的“可持续稳定”,就要着力于消除横向的不稳定因素。对各种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区别情况,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去解决。对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化解;对群众的实际问题,要认真解决;对干部工作上的缺点,要坚决纠正;对某些政策失误,要及时调整;对敌对势力破坏,要严厉打击。做维护稳定的工作,就事论事不行,敷衍应付不行,做“急就章”和当“救火队”也不行,而要善于把握规律和统揽全局,从总体上认识矛盾,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促进稳定。还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鉴别能力,见微知著,防微杜渐,防范在先,疏导在前,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样,我们就可以创造唐代诗人杜甫描绘的那种“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稳定和谐的境界,就可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