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王玉梅与她的绿色兔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王玉梅与她的绿色兔业
  本报记者 刘磊
  见到王玉梅时,我实在难以把眼前这位戴着眼镜、文静秀气的姑娘和“养兔大王”联系在一起。当我把这份惊讶告诉王玉梅时,她笑了:“许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但看她井井有条地处理业务时,便能感觉出一种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干练。我们的采访自然从她的创业谈起。
  8年前,王玉梅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农家女,初中毕业不久就进入家乡山东省济阳县委招待所当服务员。1991年的一天,她在整理客房时,客人留下的一份《国外科技动态》吸引了她。那上面说,兔肉、兔皮在国外市场效益很好。这则信息拨动了王玉梅的心弦:自己的家乡地处黄河岸边,野草、树叶到处都是,正是养兔的好地方。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她放弃了“农转非”的机会,辞掉招待所的工作,决心回乡发展养兔业。
  王玉梅首先遇到的便是资金问题。经过一番软磨硬泡,她最终以家里和亲戚的11间瓦房作抵押,贷到了10万元资金。然后,她租了13亩荒地,从上海引进3000只兔子,建起了“济阳养殖场”。
  一个不满20岁的农村女孩要白手起家干一番事业,个中艰辛可想而知。为了闯市场,她亲自押车送货,风餐露宿的苦她吃过,连遭车祸的厄运她也挺过来了。可她最大的困难还是不懂养殖技术,幼兔成活率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原本瘦弱的王玉梅一下子瘦了十几斤。
  看着一只接一只死去的小兔子,王玉梅一次次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请教专家教授。1992年夏天,她去南京拜访著名养兔专家王义华教授,不认识王教授,她就拿着登有王教授文章的杂志,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站在王教授的单位门口一个个对着找。当她终于找到王教授时,这位养兔权威大受感动,破例来到王玉梅的养兔场现场指导。经过专家们的指导,王玉梅的养兔技术大大提高,到1992年底其幼兔成活率就达到96%以上。同时她还报考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经过两年的刻苦自学,拿到了农业大专文凭,学到了许多养殖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
  王玉梅的养兔场办得越来越红火,她也更加重视对科技的投入。1995年她依托省城的科研优势,在济南建起了兔业研究院,高薪聘请了十几位专家,研究开发兔系列高新技术。这个研究院开发的“兔业养殖产业化高效配套技术”还被国家科委评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如今,王玉梅当年那个小养兔场已发展为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总资产达6000多万元的济南绿色兔业集团公司。王玉梅发家致富的理想早已实现,但她始终把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作为自己的目标。几年来,她的兔业公司先后在山东、湖南、湖北、江苏、安徽等地举办了500多期养兔培训班,培训1万多人次。王玉梅的兔业集团公司还在全国100多个县市建立了种兔养殖基地,向农民提供优良种兔,并回收成兔,从而直接带动了8万多农户加入到养兔行列,年社会效益达4.2亿元。
  如今,年仅25岁的王玉梅已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共青团中央委员,并获得“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等荣誉。1996年,她当选为世界家兔科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还应邀出国参加世界家兔科学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就在我采访的当天,法国伊高公司的两位客商也来到她的公司。王玉梅告诉我,她准备与这家法国公司合作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养兔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