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公开选拔添活力——山西长子县干部制度改革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09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公开选拔添活力
  ——山西长子县干部制度改革采访记
  本报记者 郑宏范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山西省长子县,适逢这里正在公开选拔县直单位和部分乡镇的领导干部。
  坦率地讲,公开选拔干部不算是太新的名词。但细打听,这里是把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经贸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城关镇等这些响当当的部门正职拿出来竞争上岗。这,倒的确需要一定的决心和气魄,颇为鲜见。
  据了解,去年5月以来,中共长子县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从实现兴县富民的目标出发,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由点到面,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了一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目标考核,淘汰下岗”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带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受到各界好评。
  公开选拔 范围扩大
  1998年5月,长子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对县情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县委书记常光明响亮地提出:一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干部队伍的状况。没有争先创优的劲头,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就难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基于这样的认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确定为县委开创工作新局面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去年5月,县委决定,对县信访局局长这个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试点。公布了公开选拔信访局长的任职资格、条件、选拔程序,一时成为县城街谈巷议的话题。
  参选的43人相当一部分同志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报名的。面对人们的种种猜疑,经理论考试、供职答辩、组织考察等层层筛选,原团县委副书记崔云亮脱颖而出,竞争上岗。
  公开选拔信访局长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此举并未完全消除人们心头的疑虑:不就是选信访局长吗?要动真的,拿财政局、交通局、城建局这些大局来选选看!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对选拔程序作了进一步补充、完善,出台了《关于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实施办法》。按照这一制度,1998年,这里又先后对县财政局、粮食局、卫生局、交通局、城建局、物资局、外贸局等8个县直单位的正职和7个乡镇的乡镇长等职位进行了公开选拔。新近正在进行的县委办、政府办、经贸委、人事局等单位正职的公开选拔更是让人为之振奋。
  如今,经过7次公开选拔,全县近300名干部自愿参加了竞争上岗,其中40多名干部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严格把关 逐步规范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形式不错,但这样做还怎么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选上来的干部是不是光会说不会做?怎样才能保证选人选得准?这些都是不少人关心的问题。
  为解决好改革中碰到的这些新问题,长子县在实践中注意坚持一个原则,抓住三个关键。
  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把党管干部原则贯穿于干部公开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改革方案由县委常委集体研究决定。方案出台后,任何人不得以个人权力和影响干预选拔程序。第二,县委常委作为供职答辩委员会的部分成员,参加对干部的供职答辩。第三,组织考察由组织部实施。第四,组织考察确定的拟任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第五,县委主要领导要做新制度的模范执行者,立党为公。
  抓住三个关键,就是在操作过程中,重点把好“三关”:一是坚持严格按程序办事,把好“程序关”。在选拔信访局长时,县长的爱人也参加了竞争,理论考试、供职答辩都不错,综合评分名列第三。如果松松口子,该同志入选信访局长也说得过去。但考虑到这样一来弹性过大,违反程序,很可能失信于民。最终,县委还是决定排在第一名的崔云亮同志担任信访局长。
  二是坚持公开、公认原则,把好“考察关”。县委党校的一个同志在竞争中,理论考试和供职答辩成绩很好,但在组织考察中,单位多数同志反映该同志群众关系较差,工作表现也一般。经县委常委研究,决定该同志暂缓任用。
  三是坚持“实绩”标准,把好“监督关”。为了确保“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程序的规范运作,长子县出台了监督举报制度和目标量化管理制度,对竞争上岗干部的岗位责任、目标任务在事先就进行了明确的、尽可能量化的规定。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固然可以防止、杜绝干部任用上的不正之风,但是又怎样解决上任后“平平庸庸做事、轻轻松松当官、论资排辈升级”的状况呢?
  为此,长子县委组织部、人大专门委员会、纪检委及干部群众代表一起组建了干部实绩考核办公室,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跟踪考核。根据岗位量化目标,采用百分制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者为优秀,70分以下者为不称职。并明确提出,凡全年考核不称职者,卸职待岗。其岗位进行新一轮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这就是说,不管竞争上岗者在选拔时是“优秀”的,还是侥幸过关的,只要在实际工作中拿不出成绩来,就会立即被淘汰。
  效果显著 干群称赞
  长子县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虽然还不到一年,但在当地反响强烈,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倍增。
  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体现了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秀在座谈时说:“过去人大任命干部,一些人选常常要做大量工作才能勉强通过;任命后社会上也总是议论纷纷。现在增加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干部是优中选优,报到人大来,每次都是全票通过。”
  新的选人用人制度体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有效遏制了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不正之风。长子县委书记常光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过去,跑官要官的多,条子关系多,牵扯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如今,谁要求安排、照顾,我们就让他报名参加考试,而且位置可以随便选。这么一来,有些人反倒打起了退堂鼓。”“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将整个操作过程及工作程序置于干部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有效地杜绝了感情取人的现象。
  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更重要的是有效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现在通过考核,对不称职者实行卸职待岗,真正做到了干部能上能下,形成“不靠关系靠本事,不论资历看能力,不靠照顾靠本领,不凭印象凭实绩”的用人机制。公开选拔担任县粮食局长的付志峰同志上任后,短短几个月,粮食局的工作就有了明显变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亿斤粮库项目的争取,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由于制度有活力,干部有压力,工作有动力,所以,长子县目前呈现出一派谋事业、求发展的新气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