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发展农村经济 减轻农民负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3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发展农村经济 减轻农民负担
  王岐山(广东)扩大内需,关键在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的购买力。目前一些地方不注意城市规模,“城镇化”代替了“城市化”,存在建设和管理成本过高,基层政府机构庞大等问题,最终都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对此要予以反思。
  马万林(宁夏)像宁夏这样的西部地区,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迟缓,农村集体积累少,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突出,怎样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大问题。发展规模经营、走产业化道路是个方向,但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国家应当给予优惠照顾和支持。
  王幼辉(河北)要制止在农民纯收入统计上的虚报浮夸现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实施科教兴农,努力解决农大毕业生难分配而农村又急需科技人才的矛盾。制定倾斜政策,使农业科技人员安心在农村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搭起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桥梁”。
  马德海(内蒙古)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投资和组织。某些具备相应条件的国有企业,也应该把这一方面作为企业发展的一条好的思路,承担起农业产业化的历史责任,综合解决国企发展、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的问题。这样做,符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也是许多农业为主地区发展经济的一个一举三得的选择。
  李经谋(河南)为了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第一,在粮食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要积极引导农民适当调整种植结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品种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生产。另外,也可以探讨实行休耕制度的可行性。第二,改革粮食保护的政策,由全年一价,实行季节差价。第三,逐步改变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由补贴粮食流通企业,改变补贴粮食生产者。第四,粮食进出口要同国内粮食经营统筹考虑,避免因国内外粮食差价过大,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第五,要积极扩大粮食销售,促进粮食转化和粮食深加工。第六,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管理,规范粮食交易行为,引导粮食生产经营企业进入各级粮食批发市场交易。
  张俊林、马巧珍(山西)去年国家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些措施落实得很不够,农民群众的余粮只售出1/3,主要原因是仓储问题,粮食系统库存有限。农民对此很有意见,手中的粮食不能成为商品,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收入。此外,粮食体制改革方针中“顺价销售”的落实存在困难,主要是国有收储企业库存粮食成本高低不等,地区和地区、省和省之间差距较大。建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孟金元(江苏)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很好研究解决:一是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影响农村市场开拓;二是农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滞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完善。
  牟绪珩(四川)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增加科技投入,搞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非常重要,希望进一步采取实在的措施。要积极改进现行农村管理办法,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减负,依法管理。
  张洪熙(江苏)当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低,一般只有30%左右;重大成果数量少,其比重不足2%,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缺乏有力的支撑。建议优先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农业科技项目,实行项目公开招标制和资金“后补助”政策;打破技术封锁,加强联合协作,避免人员、资源的浪费;推进人才流动体制的建立,改变农业科研单位人员“进得来,出不去”的状况。
  祝广垲(内蒙古)去年,哲里木盟粮食获得大丰收,但丰收后出现了超库容储存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仅依靠粮食部门进行市场销售,很难在今年新粮食收购前腾出库容,因此急需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帮助解决。另外,目前粮食部门必须把粮食运到加工企业才能拿到钱,这种情况要求在实施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制度中,必须考虑如何促进和保证粮食的销售。建议国家在制定粮食政策时,要不断地完善和配套。
  夏亨熹(河北)开拓农村市场,一要对农民看病、养老、上学等问题统一规划,加以解决,否则他们不敢花钱;二要加快农村村镇住房建设,拉动市场,启动消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