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实施科教兴国 培养创新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3
第6版(两会专版)
专栏:

  实施科教兴国 培养创新人才
  卢钟鹤(广东)实施科教兴国,一是要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正确处理经济、科技、教育三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充分认识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二是要坚持创新,包括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创新是科教兴国的“牛鼻子”,关系到民族的进步与兴衰。
  李国杰(广东)发展高科技产业,要解决机制不适应的问题,还要解决无形资产入股比例问题、软件开发的税收优惠以及科研机构的班子等问题。
  杨国栋(浙江)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关键是人才,国家要进一步改进人才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机制。要加大力度,花血本培养和吸引人才,否则科教兴国就难以实现。
  顾冠群(江苏)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教育方面的任务已讲得十分明确,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东南大学与深圳华为等企业联合建立了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抓好优秀教师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现在人才竞争是一个好现象,但要有序进行。建议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给予税收优惠,并建立风险基金。
  苏定强(江苏)要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用在踏踏实实的科研上,目前科研院所为了得到项目、经费,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评审,国家决定给中国科学院3年拨款实施创新工程,但有些项目,特别是重大科研项目,不是3年就能出成果的,这需要加以研究。
  刘秀梵、孙健国(江苏)高等教育要切实解决办学效率和人才流失问题。光提加大教育投入,不精简人员,难以提高办学效率。现在我国高校教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的1∶15。人多了,教师待遇无法提高。教育部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裁减高校行政管理和后勤人员,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人才。
  薛守琴(江苏)要使基础教育这块基石更加坚固,应当像修桥铺路那样舍得投入。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王克英、许云昭(湖南)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调动了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但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仍然存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和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教育资源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层次高质量教育的强烈愿望的矛盾,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来解决。
  王可植(四川)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抓住了根本。改革教育体制,一定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加快教育的产业化进程。要认真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改革中小学教材和课程,注重提高教师素质。
  翟守才(山东)当前农村人才缺乏问题十分突出。我国长期以来,在人才管理上是“三元”化管理方式,即区分农民、工人、国家干部三种身份,这种状况致使农村得不到人才。农村出身的大中专生纳入国家统分,落榜的又不安于农村生活,自己出去找门路,真正留在农村的素质不高;再加上农村条件较差,人才不愿留下。农村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解决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