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南宫农家看两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4
第2版(两会专版)
专栏:会外心声

  南宫农家看两会
  本报记者 谢卫群 马应珊 吴坤胜
  3月11日晚,北京丰台区王佐乡南宫村。
  天气还有些冷,农民师文成一家却温暖如春。此时,电视里正播放着两会新闻。于是,有关两会的热点成了记者和这个家庭的话题。
  “这次修宪是件大事,一是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二是依法治国,第三是农村分配制度的改革。”50岁的师文成说起来显得十分认真。“为什么对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感兴趣?”记者问。“过去,我们村一年总产值只有几万块钱,可去年达到1.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800元,没有邓小平理论,能有今天吗?”
  为了印证这一观点,他领记者参观他的家。这是一幢二层别墅式小楼,建筑面积158平方米,楼上楼下共6室2厅。他指着地面的大理石和房间里的装饰,高兴地说:“装修花了3万多元呢,但不是村里最好的。”他向记者介绍,南宫村有810户人家,家家都住上了新房。村里的房子都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60岁以上的老人也都有了养老保险金。
  师文成一家共4口人,是一户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在村里的农工商公司工作,负责房产出租和菜地承包。老伴吕淑瑞在蔬菜组干活。大女儿在城里上班。18岁的小女儿师雪飞在北京农业技校读三年级,刚刚回家。说起两会,小雪飞一点不比她爸逊色:“我关心的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电视里说,现在不少人下了岗,但真正的人才还是很需要,所以,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学好本事,不要一上班就下岗。”
  女主人吕淑瑞关心的话题很具体:“我是种菜、卖菜的,最关心怎么增产增收。代表、委员为农民增收说了不少话,我看,只要跟上市场,就不怕卖不了好价钱。”为了了解市场,她经常到菜场搞调研,多年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蔬菜产品做到多品种、小批量、高品质,就能保证好的价格。去年,他们家的纯收入达3.3万元。
  陪同记者采访的村党总支副书记张桂英说:“朱总理的报告讲得很实在。现在政策好了,就看我们怎么干。我看,农村的事啊,就像小鸡刨食一样,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奔,才能把泥土变成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