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大包干”的理论贡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6
第9版(理论)
专栏:

  “大包干”的理论贡献
  王传寿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经验,明确指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今天,我们回首历史,很自然地想到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农业“大包干”。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当代中国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打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门,而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所有制理论上的创新: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诸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丰富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对合作化运动制定了许多正确的原则、方针、政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并未坚持到底。后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实行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认为只有集中劳动、统一管理才是集体经济的体现。结果由于脱离实际,并未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包干”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用权归农户,使集体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同支配权、使用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获得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与支配权的农民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自主决策,从而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生动的实践告诉人们:既然农业“大包干”的“两权分离”改革并不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那么,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制度理论同样可以借鉴。由此而产生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推动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前,我国农村经营体制是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前提下,实行集中经营、集中管理、集中劳动、集中分配。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严重脱离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大包干”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即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双层经营”的一种结果,生产主体即农户获得了自己产品的销售权,逐渐走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就解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民的束缚,使之在生产中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双层经营这一新体制把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为依托,通过利益机制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改革联为一体,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经营的农业产业化蓬勃兴起,充分展示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巨大威力和光明前景。
  在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是严格遵循国家计划进行的,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却没有自主权,整个农村经济实质上还处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形态。实行“大包干”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农民在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和集体提留后,剩余产品愈来愈多,商品交换规模愈来愈大,促进了农村市场的迅速繁荣。农民实际上已经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在市场交换中尝到了甜头,逐渐领悟到,只要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干什么,在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逐步放开了城乡市场,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日益加强。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分配制度上创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只有找到了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具体的劳动报酬形式,按劳分配才可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变为现实,而劳动报酬形式又是同劳动量的计算联系在一起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是以工分作为衡量劳动数量、质量的唯一尺度,劳动同产品没有直接的联系,形成“劳动——工分——分配”的僵化模式,导致平均主义,未能体现按劳分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大包干”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分配方式的变革,表现为:以前是生产成果归集体,由集体分发给农户;现在是生产成果归农户,由农户上交国家和集体,形成“劳动——产量(产值)——分配”的科学模式。这种分配形式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将生产投入与劳动成果直接挂钩,使承包者——农户的权、责、利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同时,在实行“大包干”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农户在扩大再生产时追加了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有的土地在向种田能手集中,种田能手又雇用了一些农民等,这样一来,生产投入中就增加了资金、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因而在劳动成果分配中也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成分。随着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家庭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分配方式,不仅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而且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雏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