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酒竹瓷的深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6
第11版(文化)
专栏:画外音

  酒竹瓷的深味
  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
  点评:本报记者 李泓冰
  酒、竹、瓷三物,哪一样单摆出来,都自有一股浓郁的中国味道,这味道里有李白长诗的狂放不羁、陶渊明簪花的放浪形骸、苏东坡品书的飘逸不群。
  洁白如玉的瓷,是从泥土中抟烧出来的,中国人这一手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让全世界惊叹,这惊叹明白地留在英文里,弄成“瓷”就是“中国”(china),“中国”就是“瓷”。至于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杯中物一向是旧时怀才不遇书生的知己,一杯落肚,落魄潦倒之际也能平添万丈豪情,仿佛万物皆备于我。竹更是须臾不可离了,“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纤竹,几乎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孤高清洁的人格象征。
  这三样地道的中国人的爱物,居然被抟在了一起。竹根、瓷瓶,加工成醉翁像,挟带着逼人而来的中国气派与中国味道。这有心人叫张克,是上海加丰特艺公司的高级工艺师,他和学生经过三个多月的精雕细刻,使110个“醉翁”醉态各异,让看的人也不由得“醉”在这古典情怀之中。
  “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不仅仅是贾宝玉、林黛玉们的小儿女情态。其实以物寓人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笔法,这习惯一代一代浸润到中国人的骨髓血脉之中,化作中华文化的枝枝叶叶。像酒、竹、瓷一类的物件,在中国人眼中,它们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因为它们背后,昔日有李白、陶渊明、苏东坡们,今日有张克之属。当它们清泠泠地站在黝深的文化背影里,外人看着没什么,咱们中国人却由此深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慨。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