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徐白仑中年失明后,全身心投向比自己更为不幸的盲孩子——为盲童打开多彩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6
第11版(文化)
专栏:

  徐白仑中年失明后,全身心投向比自己更为不幸的盲孩子——
  为盲童打开多彩世界
  陈广琳
  我面前这位双目失明的耄耋老者,就是童话中的智慧老人。他踏遍天涯海角,给盲童送上一把把金钥匙,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也向他们打开了外面的多彩世界。这位老人就是盲人教育家徐白仑。
  聊城来信 小弟至死未圆上学梦
  徐白仑并不是搞教育出身,他原本是一位建筑设计师,打交道的对象是图纸和规尺。但1971年的一场医疗事故使他走进了盲人的行列,那年他才41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突然周围的世界永远没有光亮了,这种痛苦实在是令人无法忍受。为了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了写作,开始了盲文的学习,也开始关注起比自己更为不幸的盲童。
  是山东聊城的一封信使他开始了他的盲童教育工程的构想。一名叫刘爽的女中学生伤心地写信告诉“尊敬的徐爷爷”,她从小失明的弟弟死了。她的弟弟才8岁,非常想读书,特别羡慕那些上学的小朋友,缠着妈妈给他缝制一个小书包。他总是背着书包走进学校,但学校竟不愿接纳他,小弟弟终于有一天在向书声朗朗的学校独自摸索时淹死在池塘里……
  徐白仑被震撼了!多么可怜又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也是祖国的花朵啊,却享受不到同龄人上学的权利和乐趣,只因为他是盲童。作为著名报人徐铸成的儿子,揣着一份知识分子深切关怀民族和民生的古道热肠,徐白仑到有关部门了解我国盲童入学状况,结果令他震惊:当年的适龄盲童入学率还不到3%!其原因,是专门招收盲童的盲校太少,而盲校的建校经费和教学经费又远远高于普通学校。普及盲童教育,靠传统的盲校这一特殊教育形式,一朝一夕之间绝对难以办到。
  怎么办?徐白仑研究国外经验,考察国情,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步形成了:让盲童随班就读,就近进入普通小学,用与普通课本同样内容的盲文课本,和健全儿童同班学习;对这些学校现成的师资,则进行盲教的最基础的培训。这个设想成形后,取名为“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
  太行深处 “小白毛女”黑发重生
  “金钥匙”开始转动是在1987年,山西。
  在襄垣县和长治县,在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帮助下,徐白仑找到了11个盲童,襄垣7个,长治4个,都失学在家。其中太行山深处的“小白毛女”——农家姑娘崔小英,徐白仑后来屡屡向人提及。
  小英那年14岁。12岁那年她患眼病。父母一次次地借钱带她进城看病,但又一次次地失望而归,最后小英完全失明了。无奈退学后,小姑娘经常痛哭不已,几次寻短见,急得家里人藏起了剪刀、绳子和农药,天天看着她不敢下田。她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愁白了头发,成了“小白毛女”。
  “金钥匙”为她打开了学校的大门,也打开了希望的大门。崔小英重返学校,很快就活泼、开朗起来。她学习刻苦,仅用两个月就熟练地掌握了盲文,成绩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她的头发又神奇地变黑了。其他10名盲童也学习良好,成绩均在80分以上。村里的老人说,活了这么大年纪,想不到盲孩子也能上学,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广西誓言 弄不到钱也要干
  从一县一地到惠及一省的盲童,“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变成“金钥匙”视障儿童教育工程,突破点在广西,时间为1996年。
  广西面积23万平方公里,人口4600余万,相当于西方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要在三年内普及视障儿童教育,使学龄视障儿童入学率达90%,达到东南亚一些国家花了二三十年时间还没能达到的目标,可行性有多大?原本准备提供资金的海外基金会顾虑重重,停止了拨款。徐白仑心急如焚。广西自治区教委的负责同志对他说:“徐老师,这本是我们的事,您能弄到钱我们干,您弄不到钱,我们也一样干!”最后靠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爱德基金会紧急拨款,终于度过了艰难的第一年。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CBM基金会代表来考察,对广西金钥匙工程的发展速度和教学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金钥匙”工程终于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国际基金的拨款也从此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的盲童造福了。到1998年底,广西视障儿童入学达2154人,远远超过了1996年开始时确定的1600人的目标。
  现在,“金钥匙”又开始在内蒙古转动了。它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那就是通过10年的努力(1996—2005),与当地政府合作,使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西部九省(自治区)视障儿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为其能接受良好的特殊教育打下基础。
  八方援手 领奖台上的应是“大我”
  1996年,徐白仑在世界教育大会上被授予柯曼纽斯奖,成为获此殊荣的中国第一人。对此,徐白仑说:“站在领奖台上的,应该是个‘大我’,我只是‘大我’的代表。正是由于组织上和全社会的支持、帮助,‘金钥匙’才有了造福盲童的力量。”
  工程实施中,有数不清的好心人加盟。一位乡村教师为了消除盲童与健全儿童的隔阂,特意把一个盲女孩接到自己并不宽敞的家里与女儿同吃同住;有的基层干部为寻访盲童,一把雨伞,一只手电,一双解放鞋,一个月有20多天在山路上奔波;一位退休6年的女干部,为了盲孩子的幸福,抛下了老伴和儿孙,没日没夜地为盲童操劳。北京频道广告公司总经理武红被徐老的人格所感动,每周抽出时间志愿分担“金钥匙”的部分组织工作。“金钥匙”计划启动之初,没有办公用房,是德国的两家基金会捐赠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
  盲文是拼音文字,需要较好的普通话水平作为基础,如果盲童能拥有一架小收音机会受益匪浅。为此,盲童所在学校的同龄人开展了收集废品的活动,攒出买收音机的钱,地方团委组织了募捐,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把自己的心意送到了盲童手里。
  徐白仑已年近70了。他告诉笔者,现在他主持的民办公益机构“金钥匙视障教育研究中心”已成立了董事会,自己如果哪一天突然“无常”了,董事会在,机构还在,工程还会继续实施,受益的盲童也就会越来越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