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中国歌舞团灾区演出 深情播撒长江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3-19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国歌舞团灾区演出
  深情播撒长江畔
  本报记者 刘琼
  1998年夏,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遭受特大洪灾后,党和政府牵挂在怀。春节尚未结束,受中宣部、文化部等中央十一部委委托,中国歌舞团一行五十一人,于最近赴江西、安徽灾区慰问,从江西的九江、湖口、瑞昌到安徽的安庆、枞阳、铜陵、池州、合肥,辗转八地演出十四场,除三场在剧场外,其余均为广场演出和小分队演出,观众高达四十多万人。
  浔阳江头歌舞动
  去年8月7日,长江4—5号闸口溃口,花红柳绿的九江城使举国上下牵肠挂肚。半年后的溃口复堤工程紧张的施工现场出现了一幕奇特的演出情形:没有舞台就近拣个高一点的土墩,演员们全神投入演出;钢筋绑扎工人一边绑扎钢筋,一边应和着女高音歌唱家黄卓深情地演唱《歌唱我的祖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九江堤防项目工程技术科黄玉才告诉记者,为确保工程在长江涨水之前竣工,自去年12月28日开工以来,许多工人连大年三十都不曾与家人团圆。观看中国歌舞团今天的慰问演出,可以说是最好的休息。去年曾随中央慰问团来闸口慰问抗洪官兵的刘玉婉思前想后,用一曲《走进新时代》述说此时的心情。高亢的歌声中,溃口复堤施工进度仿佛加快了。
  演员们在九江人民影剧院的两场演出欢声如雷,热情爽快的九江人将经久不息的掌声送给了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九江市文化局局长告诉记者,这几天,社会各界索票者之多,迫使省市主管领导只好“闭门谢客”。3月6日晚,演员不顾旅途和演出疲劳,在人民影剧院加演一场。一位五十多岁的人,为了能够看到中国歌舞团的演出,从晚上6点到8点一直在剧场外“磨蹭”,那执著劲儿感动了执行公务的公安,只得特别准许。
  马团长哭了
  江南3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前一日还是艳阳高照,3月7日在湖口县双钟镇广场演出时就已阴云密布。一大早从四方赶来的八万观众在寒风中虔敬和坚强的神情真是令人难忘。看着攀在树桠和房顶上的孩子们,马海莹副团长致演出词时,眼泪控抑不住地流淌下来。
  位居鄱阳湖注入长江之口的湖口县,在洪灾中由于内涝,被浸泡了近三个月。穿着西装在一旁乐呵呵看演出的三里乡五桥村村民杨曾悦吸引了记者的视线。他告诉我们,该村去年虽然在全县受灾最重,但今年2月15日村民全部入住新房,每家每户受到援助,村里人听说中央来慰问演出,除了走不动的老人和小孩外,都赶来观看。
  3月8日,瑞昌市郊的塞湖农场新建的灾民新村迎来中国歌舞团。四十六岁的肖仁周蹲在自家新盖的二层楼房顶使劲地拍着巴掌。他告诉记者,去年这里曾被淹成一片汪洋,三百四十户倒房户每户接受了四千八百元民政补贴后,很快投入灾后重建,其中二百六十户人家腊月二十八前就迁入新楼房。突然,鞭炮声响起,原来是村民以此表达欢迎之情。
  一场不寻常的演出
  在安徽枞阳县殷家沟江堤,连续几天的连绵阴雨,将临时搭建的舞台浇得泥泞不堪,原定的几个舞蹈无法上演;话筒雨淋后接触不良,演员很难找到音准;电声乐器派不上用场,3加1乐队也就无法参加演出。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至少已有六万人伫候在这里,听说许多人早晨8点就来此等待。为了不辜负乡亲们,舞蹈队员说:“即使不穿舞蹈服,也要穿便装演出。”不甘示弱的3加1乐队临时推出唢呐与笛子协奏《丹凤朝阳》。风雨中,歌声、舞姿、乐声虽然有些走形变调,但演员们和观众们的热情却始终如一。
  比赶庙会还热闹
  得知中国歌舞团将来演出,原本不在慰问之列的铜陵县钟鸣镇频施“公关才能”,力邀演员东行。期盼中终于到来的3月11日,铜陵、繁昌与南陵三县的近六万观众挤进镇中学,操场上的篮球架和树上也站满人。当地人都说,这个场景千载难逢,比3月3日赶庙会还热闹得多。黄卓清亮的歌声刚起,一旁的观众直点头:“国家院团演员的水平就是不一般。”作为压轴戏,3加1乐队演奏的《音乐之旅》用十多种弹拨打击乐器演奏了许多民乐,加上和谐的三重唱,大受欢迎。“再来一个”的邀请使他们几乎不能退场。
  慰问演出即将结束,大家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质朴的灾区人民。团长张业生认为,无论是抗洪英模的报告,还是与地方院团演员的切磋和交流,都锻造了这支队伍,他们要用更高的艺术水平回报父老乡亲。
  下图:刘玉婉在演唱。(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